明明形勢如此險惡,幸村卻以舉世無雙的演說激情和扇動力,激發了與會所有將領的激情。
他令他們感動、重燃起他們必勝的信念,也使他們心甘情願與他一同竭力與德川聯軍相拼!
在這場最後的軍議裡,幸村還擬定了極為精妙的戰略——
待秀賴率軍出陣後,讓渡邊領兵繞到德川聯軍背後,準備好在適當時機進行偷襲。
幸村自己則在臨近天王寺的茶磨山佈陣,將德川聯軍引誘到此處,以讓在天王寺埋兵的毛利趁勢全力向家康本陣發動進攻。
一旦護衛家康的各軍被逐一擊破,秀賴則可從大坂城出陣、直取家康性命,屆時德川聯軍裡的豐臣家舊屬必將陣前叛離、重投秀賴麾下。
軍議裡的每位將領都被鼓動了、甚至就連秀賴也深受鼓舞地燃起了戰意,於是一切就這樣被敲定了下來。
天色還未全亮,豐臣軍全體就從大坂城出擊,在茶磨山至天王寺、還有岡山兩處地方佈陣,而立刻從城內探子處收到相關資訊的德川聯軍,也當即朝著這兩個方向進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場大坂夏之陣,德川聯軍兵力足有十五萬人,而豐臣軍總兵力最多也只有五萬人。
除非幸村另闢蹊蹺的戰略得到全面執行,否則以相距懸殊的兩軍兵力對比,豐臣軍確實沒有太大勝算。
決戰在即,家康換上白色小袖和束腿裙褲、搭配茶色羽織,以74歲高齡坐轎出陣了。
竹千代率領光綱、信綱、一刀流劍聖小野忠明,寸步不離地守護在他身邊,形成了他最貼身的近衛軍團。
家康最信任的謀士老臣、78歲的正信,亦是坐著山駕籠伴秀忠出陣,正信不時用摺扇驅趕蒼蠅,並警覺而輕蔑地環視著四周。
【注·山架籠:日本大名和貴族的乘駕類似中國古代轎子),只有大名和貴族階層可乘坐。】
正信被家康指派輔左秀忠多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這也是他此生歷經的最後一場戰役。
此時的德川方,則由被家康以激將法燃起赴死而戰信念的松平忠直、本多忠朝兩軍為主軸,佈下延綿數里的龐大陣勢。
家康率軍主攻的天王寺,前鋒除了忠朝,另有和歌山城大名淺野長成之弟長重、宍[rou]戶藩大名秋田實季兩支後續大軍,以及由幸村長兄信之兩子信吉、信政率領的真田大軍。
站在穩固與保險方面來說,其實家康起用淺野軍與真田軍,確實需要極寬闊的胸懷與膽識。
德川聯軍面對的最強勁之敵,便是豐臣軍核心將領幸村,而信吉、信政則是他的侄子,與幸村存在濃郁的血緣之親。
和歌山城大名長成雖在?井之戰裡大敗治房軍,但他的家族淺野氏曾蒙受過豐臣家的大恩,在奉命監視幸村父子蟄伏九度山時,更在暗中給予諸多照料。
此趟大坂夏之陣裡,家康為此對長成甚有戒心,並沒再給他下達任何指令,但長成卻不敢無所動作,只得派了弟弟長重率兵前來以表忠心。
但最難得的是,家康居然從容接納了淺野軍與真田軍,讓他們配合決意捨身拼下戰績的本多忠朝,一起攻打天王寺的強敵——幸村和毛利。
而同樣受到家康訓斥、決心以死銘志的,還有他的孫子松平忠直,忠直想以戰績獲取爺爺肯定的願望非常強烈,年輕氣盛的他早就作好開戰準備。
這些將領及他們麾下的軍隊,構成了攻打天王寺的主力陣營,即將全力迎戰幸村。
★——作者的話——★
起點會統計:每天到底有多少人在看這本書,再根據完讀率,決定給本書的推薦資源。
還請大家不要養書、看完每天更新的章節啊,我也會好好努力的!
若喜歡本書,還請大家不吝投出你們手中的推薦票&月票,讓它被更多人看見,謝謝。
喜歡我在江戶幕府當少主請大家收藏:()我在江戶幕府當少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