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達軍雖然給了基次和兼相兩軍致命一擊,但自身兵將卻幾乎沒有損傷,這時便替下了擔任先鋒的勝成軍。
而發令讓旗下部隊向幸村軍發動進擊的片倉,另一個身份是幸村的女婿,但戰場就是如此殘酷,能讓父子、兄弟決裂,更何況岳父與女婿的兵刃相見?
片倉旗下這支隊伍,不過是尹達軍中的一支,即使在此被幸村殲滅,也不會對德川聯軍產生太大影響,但若幸村軍在此地失敗,便將對大坂士氣造成沉重打擊。
尹達軍首先吹響了進軍號角。
隨著片倉揮動令旗,分成前後兩隊的騎兵、與分成左右兩翼的鐵炮隊形成配合慎密的突襲陣營,齊聲吶喊著朝幸村軍衝了過來。
儘管尹達軍的鐵炮步兵們以數千個槍口同時進行射擊,可身穿紅色盔甲的幸村軍士兵們,依然高聲吶喊著奮勇地衝下了堤壩。
戰國末期,曾以紅色盔甲而聞名天下的上一支軍隊,還是倍受家康寵愛的井尹直政轄下的井尹赤備軍,然而在幸村的打造下,如今天下竟出現了第二支身著紅色盔甲的軍隊。
這群隸屬於幸村的赤備軍,分出一部分槍隊和火炮隊先行,眾多手持長槍計程車兵尾隨其後,與尹達軍的騎兵隊展開連場混戰。
在兩軍第一場強硬對壘下,子彈橫飛、槍聲震耳欲聾,兩軍的吶喊和槍響相互交織,形成了一首悲壯的協奏曲。
片倉精心佈陣的尹達騎兵隊,由兩支人馬替換作戰,在能輪流調息的情況下自然狀態大勇。
而且這些騎兵隊裡,又有一隻極為特別的鐵炮騎兵支隊,他們騎著奧州戰馬,身上除了刀劍武器外,還裝配著短小的馬上鐵炮。
在衝鋒時,支隊的騎兵們先以鐵炮射擊,然後再用刀劍砍殺,這種強悍的破壞力曾一度擊潰無數與之對戰的敵兵,被謄為“奧州的精銳”。
在馬蹄聲聲裡,幸村軍不少兵士便倒於尹達騎兵隊的刀光劍影下。
而尹達軍的鐵炮步兵們,則從三個方向將幸村軍的支隊圍攻了起來,並展開了勐烈射擊,在飄散的戰爭硝煙裡,又有一輪幸村軍兵士倒了下去。
子彈朝著幸村呼嘯而來,好幾度他都能感覺到子彈險些從身體擦過。
即使如此,他亦面無懼色地策馬在自己的赤備軍當中來回穿梭。
“現在正是齊心協力的時候!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徹底扭轉命運,大家切勿往後看啊!”
“向前、向前!是苟且偷生、還是戰死沙場,能否擁有武士的榮光就看今天了!”
與其說幸村在下達命令,他更像是在極為險峻的局勢裡,竭盡全力地鼓舞著赤備軍計程車氣。
他確實非常深諳豐臣軍將士的心理。
出征迎戰的,都是治長從全國各處招募來的浪人。
這些浪人大多在關原大戰與德川軍的對決裡,隨著石田三成的敗北,而失去了俸祿、領土和身份,可以說是跌落了萬丈深淵。
此後十五年間,這群浪人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被世人歧視、嚐盡世態炎涼,埋在他們內心的除了對德川幕府的恨意,更多的是憎惡命運的不公。
他們此後匯聚到大坂城,為豐臣家迎戰德川軍,無非在於渴望重新獲取當年榮光、徹底改變這絕望貧苦的命運!
相較於幸村軍的浪人陣營,尹達軍全部由訓練有序的譜代武士組成,可以說如同政宗手足一般能指揮自如。
但幸村卻緊扣住兩軍出身懸殊的背景,將語言的觸動性與感染力給發揮到了極致。
而他鼓舞士氣的這兩句話,由於完全觸碰到了幸村赤備軍的心理癥結,使受到尹達軍強勁攻擊的他們燃起了捨身赴死的鬥志,像瘋了一樣在槍林彈雨裡拼命突擊。
“危險!護住幸村大人!絕對不能讓尹達軍傷到大人分毫!”
渡邊率著自己的人馬攔截住一支力圖斬殺幸村的尹達騎兵支隊,本身極為欣賞與尊崇幸村的他,為保護幸村更是不顧一切地揮動長槍衝刺在尹達支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