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時候還是馬毅送的她,村子裡收到糧食的事兒,誰都沒有說出去,畢竟這平白無故送上門來的糧食,誰都存有私心,饒是村長和隊長,也難得自私了一次,正是因為這樣,沒有人知道,不是一家人受益,而是全村四十來戶人家,都得到了這項實惠。
下一站的村子是劉家村,距離馬家村大概十多里的山路,劉家村的人口比馬家村更少,只有五六十口人,加起來不到二十戶人家,只這二十戶人家每年交上去的稅,還不夠上頭浪費時間過稱。
人少,老弱病殘多,種出來的糧食自然也就少,上面下達的任務,從來就沒完成過,久而久之,對於劉家村大家也就放棄了,連稅都不收了。
可是就算你不收稅,他們村子過的依然飢一頓飽一頓的,一個是老人多,病患多,壯勞力少。
一年到頭好像都在吃野菜,夏天出新鮮野菜,冬天吃幹野菜,怎麼了解到情況後,忍不住勸道。
“村長,你們這樣不行啊,常年吃野菜,有的野菜也是含有微量的毒素的,雖然有的野菜是藥材,可是是藥還三分毒呢,你們常年這麼吃,身體怎麼可能會好?藥裡面只要有藥的成分,寒性還是熱性都要區分的開的,不能亂吃,不能狠吃,否則到頭來吃虧倒黴的還是自己。”
可是村長是個倔脾氣,一副你不讓我吃野菜,難道還想餓死我不成?
曾尛對此更加無語了,“為什麼不種菜呢?我看村裡面的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有很多啊,你們多種點菜就行了啊,種糧食需要耗費太多的體力,種菜難道也這樣嗎?”
然而不管她怎麼說,人家依然一副你不用勸,我們幾十年都這麼過了,也沒見誰有事兒的死倔脾氣樣兒。
最後曾尛總結,這是個懶人村,從上到下懶到骨頭裡的那種,他們壓根兒就不是病患太多,而是太懶了。
山上的野菜不用種,隨便挖點就夠吃了,這得虧是守著大山的村子,若是放到平原地帶,估計得餓死。
哦不,不是平原地帶,真要放到平原地帶,反而能種出好的糧食了。
這個村子她只是排查了一下人口,糧食就不用看,反正人家不用交稅,全村上下一攤扶不起的爛泥,看了也是浪費時間。
她走出村子的時候,自然也沒人送她,更不像馬家村那樣迎接她,招待她,這裡,啥都沒有。
所以走到天黑之後,她就自己進了空間,那些人不管她是個女同志,走夜路不安全,她自己得招呼著點兒。
山裡面野獸多,吃過一次虧之後得學乖一點兒。
這個村子她沒放糧食,因為他們不是沒有機會存糧,而是懶得存糧,既然懶到了這種地步,那也是非同一般的,如果她在給他們送糧食,無疑助長這樣的歪風邪氣,是以查清楚人口之後,扭頭就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這個劉家村的印象,也是壞到了極點。
這哪裡是農民啊,分明就是一幫子寄生蟲。
空間裡還有她先前做的盒飯,累了一天,也懶得做飯,抱著盒飯吃光吃淨之後,就洗洗刷刷躺到床上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下一站距離這個村子也有十多里的山路要走,既然是山路,肯定要翻山越嶺,她雖然問了劉家村的人,可是隻知道個大概,不知道具體路線,也沒人給她領路,得,就瞎子摸黑,走吧!
走著走著就發現,越是遠離劉家村,這山裡面的野草植被就越是茂盛,足以可見這劉家村附近的野菜都已經被他們挖的快要長不急了。
劉家村給她騰出了兩天時間,曾尛花費兩天時間去走這段路,好在這山裡面的村子啊,相隔的都是山,翻過山就能看到山下的村子,有了大概的路線就不著急了,這兩天她沒少挖野菜。
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到達了第三個村子百家村。
百家村不愧叫百家村,大,很大,足有一百多戶,而且姓氏大都不一樣,原來這百家村是由多種姓氏組合而成的。
在這裡,她受到了和馬家村一樣的待遇,唯一不同的是村委沒有適合她住的地方,好在村裡面有一戶孤寡老人,五十多歲了,兒子早些年病死,老伴去年也死了,現在就剩下她自己,曾尛就主動要求去他們家住。
村長倒是也沒反對,不過還是去問了人家,也許是急需個人和自己做做伴兒,雖然這個老太太說話有些難聽,但還是讓她住了下來,也許是孤僻慣了,老太太說話有些獨,注意這裡的獨,不是毒,而是孤獨的獨。
就是說一個人自己住慣了,很少會替別人考慮,也很少會想到別人,村長說讓她借住在這裡,人家只指了個屋子給她,既沒有幫她收拾,也沒有給她留飯,人家自己吃過之後,直接就睡了。
喜歡帶著超市回五零請大家收藏:()帶著超市回五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