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得去趟城裡,楊叔給我留信兒去一趟,估摸著是因為上次的魚。”
入冬之後,曾尛閒了下來,柴火也砍的足夠一個冬天燒的了,便想去城裡面換點酒屯著點兒。
這個年代的東西,什麼都沒有酒值錢,當務之急是將空間裡的東西倒騰一些出來,湊點錢。
她手裡面還有為數不多的糧票,布票點心票全部用完了,酒票也就只有五斤的量,啥都幹不了。
對了,若是能再買點棉花啥的,給幾個孩子做身冬裝,也是極好的。
雖然空間特價區也有不少兒童棉衣,可是那些特價款擺放到五六十年代,也太前衛了,根本穿不出來。
雜七雜八算下來,似乎要買的東西有太多,估摸著她在外面待個三四天都是短的,如此一來,兩個孩子要麻煩老人家帶幾天了。
曾家二老並不放心曾尛一個女孩子進城,尤其還有可能拿錢的情況下,更不放心了,可是曾尛卻覺得自己上次進城就很順利,這次也一樣順利,而且對方不打算讓太多人知道他們之間的交易。
沒辦法,老兩口只得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曾尛早早的起來,在自己已經發硬的,且起不了啥作用的,補著補丁的薄冬衣裡套了保暖內.衣,腳上還穿上厚厚的帶毛的襪子,這才穿上破爛的單鞋,雖然現在還有十幾度的溫度,可是山裡面早晚很涼,她這麼穿,一點也不熱,只能說剛剛好。
交代曾淼在家好好帶妹妹,她匆匆的吃完飯離開了家,走著去了鎮子上,然後再掏五分錢做牛車去縣城。
瞧,他們這地方窮的,偌大的鎮子上也見不到一輛公交車,據說整個縣城也不超過五輛,足以可見,這個年代的公車是極其奢侈的。
上次全靠11路地奔,到縣城都快天黑了,這次坐了牛車,到縣城的時候,是下午兩三點左右。
而且那個時候是夏天,天長,現在是冬天,天短,五點天就黑了,總的來說,快了不少。
她找到揹人的地方,在空間裡喬裝打扮之後,提著個籃子出來,籃子裡放著鹹鴨蛋和雞蛋,找到了個像樣的居民區,開始根據門口擱置的東西判斷這家的生活條件,然後敲門詢問。
第一個居民區就是縣裡的紡織廠家屬院,這個時候的家屬院兒還沒有樓房,都是平房,一般一間房十幾個平方,裡面住一戶人家,十幾口子擠在一個房間裡都是正常的。
由於這個年代壞人沒那麼多,所以人們對外的安保措施也不像後世那麼嚴格,基本上什麼人都能進,廠子就不行了,需要出入登記,居民區卻沒辦法限制。
稍顯講究的人家,門上都會掛個門簾,不管是竹簾子還是白色的布簾子,她從上面的乾淨程度以及門口細節的擺放,比如煤球,比如鞋,再比如搭出來的衣服,斟酌著敲門。
別說,根據這個方法甄選出來的人家,大部分都願意買她的雞蛋,不要票的好事兒上哪兒找?
價格還是和上次一樣,五分錢一個,鴨蛋稍貴一毛五兩個,合七八分一個,畢竟她這可都是冒油的大鴨蛋,賣便宜了就不划算了。
她過去的時候,家裡一般都是老人帶著孩子,雖然賣起來略費口舌,但價格上她一點沒讓,頂多你買的多了,她就送他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