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之後,猶太人又宣佈,由於簽訂協議的人員太多,現在必須提高到費用的11倍,這使得很多人心中更加焦急,急迫的與猶太人簽訂協議。
第10天又改為12倍,以後每5天變動一次價格,給了英法人很大的思想壓力。
張偉得到情報人員的彙報,只是呵呵一笑,這炒船票與前世炒房何其相似,其實都是炒人們的預期,並給他們逐漸施加壓力,要是沒有政府的支援,誰也炒不起來。
現在各地貨物持續漲價,很多船主寧願運輸貨物賺取穩定的利潤,保住現有的客戶與渠道,都不願意運輸這些沒錢的人,為自己的船隻製造不必要的麻煩,要是耽擱了時間,對他們來說得不償失。
這些英法人見連夏帝國甚至是他們本國的商船都不願意運輸他們,還認為是夏帝國下達的內部命令,又看到猶太人有恃無恐,每隔5天就提升一次價格,他們只能認命,紛紛與猶太人簽訂協議,那些再沒簽訂協議的,猶太人感覺可能真是窮鬼,就是把他們運回倫敦,他們的家人也支付不起昂貴的費用。
猶太人透過這一次買賣,就能把買船的費用掙回來,夏帝國的糧食非常便宜,就是衣物等也不貴,轉手就以10多倍的價格賣給英法人,就是洗澡都要收取他們昂貴的費用。
反正是回家之後再支付錢財,這些困苦多日的英法人還要求猶太人提供更高的飲食,這更是猶太人求之不得的事情,越貴的物資,他們獲利就越多。
由於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本身人數不多,加在一起還不到10萬人,當他們國家派出的200艘貨船在到達西貢、河內等地的時候,每隻船上只接受了幾十人,其他人都已經花高價乘坐猶太人的船隻離開了。
對於整件事情,張偉瞭如指掌,他首先感覺到猶太人的可怕,暗自決定絕對不能留下這個族群與夏帝國為敵;他也看到英法等國在沒有轉為戰時狀態時候管理上的鬆散和落後,反應的遲鈍;他更看到了英法與德國之間的矛盾,德國商人看到英法等國人的窘迫狀況,寧願不賺錢也不願意運輸他們,就是不知道是他們商人的個人行為還是得到德國政府的指示。
更讓他失望的是夏帝國這麼多人,中華帝國這麼多人,竟然沒有人想到猶太人的辦法,是國人沒有這個意識還是帝國沒有給予他們這些政策呢?讓張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系統人全部都被安排到國企或者政府部門工作,就是想到了,也沒有這個權利去自由經商;那民族資本呢?看來這些人思想受約束太久了,根本就成不了大事,能依靠的還是系統人。
不久之後,發生的事情讓張偉目瞪口呆,這些英法等國的人回到家之後,全部讓家人按照猶太人報的數目支付了相關的費用,獲得了人身自由;不過他們內心的憤懣卻無處發洩,夏帝國的強大他們已經見識過了,這次戰爭就是因為攻擊夏帝國的商人導致了;不能攻擊夏帝國的商人,那就攻擊猶太商人,猶太商人竟然對他們落井下石,簡直不可饒恕。
由於很多猶太人的企業是受夏帝國保護的,這些受夏帝國保護的猶太企業都會在顯耀位置懸掛醒目的夏帝國國旗,讓英法人非常容易區分哪些猶太企業是他們可以攻擊的物件。
這次英法人也吸取了教訓,不再像當初對付華人那樣光明正大的去打砸搶,這次他們有組織的行動,杜絕混混等不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者參加,所有的參加人員必須要透過報名並接受稽核,必須是其直系家屬遭受過猶太人的勒索者才能參加對猶太商人的攻擊。
由於參加這次民間行動的人有商人、軍人、政務人員等,兩國政府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白天明目張膽的搶劫,政府就不會管的。
行動開始,接連不斷的有猶太人家庭和商店、工廠作坊等在夜晚遭到不明人群的搶劫,這次沒有殺害猶太人,最多是被揍一頓,不會傷及性命,只是把他們的財務全部搶光,把房屋破壞掉,把莊稼田地工廠作坊破壞掉,錢財工具傢俱牲畜等全部運走,只給這些猶太人留下一身單衣;讓他們也享受一下無依無靠的滋味。
風波迅速蔓延,整個英國有幾千家猶太人商店、工廠和作坊等遭到破壞,有幾萬家猶太家庭遭到搶劫,使得這些猶太人成為真正的無產者。
風波還在蔓延,法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等國也紛紛效仿英國對猶太人進行搶劫,在世界範圍興起了一股反猶浪潮。
英法人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當初他們有國家是他們的依靠,回國是他們的目標,這些猶太人沒有依靠,沒有目標,比他們當初悽慘多了。(未完待續。)
喜歡帝國爭霸系統請大家收藏:()帝國爭霸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