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斌從外交大臣的位置上轉任駐大清國大使,雖沒有牴觸情緒,心理的失落還是很大的,至少站的位置不一樣,行政級別差距也非常大。
到了大清國任職大使,沒有想到需要處理的事情這麼多,這麼雜,比當外交大臣的時候還忙,看來是陛下有意識的鍛鍊自己,再說了,自己的能力水平比華國強還是差一些的,希望透過鍛鍊能擬補一部分,所以,武文斌拿出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繁雜的工作當中去。
由於派來的人員少,大清國的疆域又這麼大,還要派人在上海、廣州、武漢和奉天建立領事館,人員就更不夠用的了,只好在大清國內招聘輔助工作人員。對招聘人員的第一條要求就是不能有政治傾向,第二條就是有一技之長,比如會一門外語,精於算學,擅長寫作、記賬、組織、外事、商務等。
張偉知道這個訊息後又讓他招聘教師,各科教師都要招聘,然後經過從上京派遣的教師簡單培訓之後就可以上崗了,另外所有的新建學校都要使用蘭芳王國教育部編寫的教材,這樣便於選拔學生,到蘭芳王國來留學的時候可以很快的適應這邊的教學。
張偉可是知道,在清末,中國有很多是非優秀的人才,其中他最佩服的是侯德榜,當初在清華考試,10門課程考了1000分,10門都是滿分,真牛,不是一般的牛,現在或許他還是小孩子,還沒有到讀書的年齡。
等在奉天、天津、上海、武漢、廣州等地的學堂建立起來,再加這次與馬相伯合作辦的復旦預科學堂,爭取把大清國的優秀兒童一網打盡,全部都網到蘭芳王國的碗裡來。
在這些學校,張偉的命令就是隻看成績,不能靠關係進來,學校不僅免學費書費以及食宿費等,每月還有2兩銀子的補助,年中和年末考試還有一定的獎學金;等到留學蘭芳王國的時候,獎學金的規模會更大,就是要讓大家相信,只要是學習好,不怕上不起學,甚至是養家餬口都綽綽有餘。
好在馬相伯原來就組建了一個復旦學堂,這次只是擴大規模,一切都好辦,今年肯定要招生,第一期的學生會少一些,以後會逐漸擴大規模和影響力。有從蘭芳王國派來的教師,有蘭芳王國提供的教材以及資金援助,使得馬相伯幹勁十足,自己從事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感覺只有現在做的才是真正的全身心的辦教育事業,以前的時候只是相互妥協、相互牽制、相互勾心鬥角。
張偉讓招聘教師,還有一層意思是看看這些知識分子有沒有可造之才,要是真有才華的,可以到蘭芳王國深造,這樣也能縮短人才培養的時間,也不埋沒了這些人才。中國以後幾十年的內戰,不知道有多少精英被荒廢了青春。
有充足的資金,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援,規劃的幾處中學和高中,現在都已經選擇好地址,拉起院牆,教室、辦公室、食堂、宿舍等都已經開始建設,肯定是耽誤不了8月份的招生和9月份的開學。
現在大清國南方水患還在持續,移民考察團回來之後,報紙等渠道迅速的把移民在蘭芳王國的生活做了詳細的連續的報導,讓國內想移民的人安定了心思。
盛宣懷、瑞方、張之洞等人聽了考察團成員的彙報,大大的鬆了一口氣,要是蘭芳王國真的把這些人賣做了奴隸,他們的人生也會背上一個大汙點,看現在的結果,這些人在蘭芳王國生活的很好,這就是自己的政績了,把不穩定因素全部轉移到蘭芳王國身上,對災民和朝廷都是好事。
蘭芳王國的糧食貿易,平抑了大清國的糧食價格,廣州、杭州、天津、上海、武漢的糧食價格都不高,不僅得到大清朝廷官員的認可,也得到廣大災民的擁護,只是讓那些糧食商人錯失了一次掙大錢的機會。蘭芳王國運來的糧食價格便宜,而且數量巨大,這也讓很多商人看到了更大的商機,蘭芳王國的商人只在幾個大城市做買賣,其它城市就是他們的機會,只要從這幾個城市蘭芳王國的糧食銷售點買到糧食,運到外地就能賺錢。
精鹽貿易相對差一些,不過以上五個城市的市民買的食鹽都是蘭芳公司的精鹽,這算是不錯了,食鹽都是放在糧店裡銷售的,當地政府根本不敢管,而城裡市民買鹽他們不管,要是買鹽後帶出城,他們就會以各種理由對付買鹽的人。現在張桂華與武文斌商量,與大清各地的官員合作銷售精鹽,那樣就快速開啟整個大清國的食鹽市場,不過難道很大,畢竟大清已經把鹽稅抵押給了其它國家,到時候很可能會引起國際糾紛,張偉讓他們先不要急,還是等打完日本之後再說。
雖然移民人數還在繼續增加,武文斌反而沒有剛開始那麼忙碌了,僱傭的會算賬、擅長組織的人都能頂起一攤子工作了。這些人能為災民做點貢獻,感覺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是有能力,而報國無門,對蘭芳王國給他們提供這次為民服務的機會,他們都很感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南方的移民工作由駐上海和武漢領事負責,有這些僱傭的人協助,武文斌放心的回到北京,在北京大使館上班,是他的主要工作。
在得知武文斌回到北京後,袁世凱立刻派幕僚與武文斌聯絡,希望從蘭芳王國購買步槍、子彈、火炮。武文斌在電報聯絡張偉後,張偉讓他儘管賣,事後再送袁世凱10萬套北洋軍春秋季軍服。
張偉給的價格是毛瑟g98每支50兩銀子,尖頭子彈50顆一兩銀子,這可是超低價格了。武文斌直接告訴袁世凱的幕僚,這是友情加贊助,誰讓大家都是華人呢,賺點運費就可以了。
一聽這麼便宜的價格,袁世凱一次性購進了5萬支步槍,夠組建4個鎮使用了。<輕型榴彈炮,準備成立獨立炮協;口徑105;16倍口徑;高低射界10度~+40度;水平射界0度;彈丸重15.8kg;彈藥初速302sec;重量1225kg;最大射程6300;一共要了36門。
對於鎮支援火炮,選擇的是德國1898年克虜伯75毫米山炮,炮身長1050毫米,口徑75毫米;炮栓形式橫楔式;制退復進形式:液體彈簧式;炮架式樣:雙輪單腳式;火線高:662毫米;彈重:榴彈5.3公斤;初速:榴彈280米秒;最大射程:4300米(23度);行列全重:405公斤。選擇這種炮主要是考慮到當時大清國的地形和落後的交通條件。一共購買了48門。
這兩種火炮,在當時的中國,都是很先進的火炮了。
自從華國強發來電報,禁止成批銷售糧食給日本人,武文斌就猜測,與日本人的戰爭就要打起來了,要是收復臺灣和琉球還好說,要是連朝鮮半島也收回的話,那東北的日軍該怎麼辦?怎樣才能讓大清朝出點血呢?
喜歡帝國爭霸系統請大家收藏:()帝國爭霸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