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啊,嘉興城東有個尼姑庵,江太監的幾個義子也經常去溜達,經常做那腌臢事。而且還有良家婦女青絲一剃,在那裡開門營業,生意非常好。
怪不得最近清倌人都上門發請帖了,難道是最近生意不好,不得書生文人喜愛了?
王奇不由想到古代“文人墨客”有幾大怪癖,勾搭尼姑道姑就是其中之一,最有名的可能當屬李商隱,他的很多無題詩都是寫給自己的尼姑情人的,所以寫的很隱晦而又纏綿頓挫。另一個怪癖是好龍陽。
古代的文人,熟讀聖賢之書,更加講究“禮儀道德”之故吧,青樓勾欄的女子都是無情的,那些尼姑道姑卻是清新脫俗的。
明清的小說中有這方面的描寫,但是絕大多數文人並沒有李商隱那種魅力,所以大多時候只能幻想一番過過乾癮,古代很多小說家描寫的那種尼姑,大多都是臆想出來的,滿足一下那些窮酸文人對尼姑道姑的幻想。
難道嘉興府城如今是這種“盛況”?得仔細詢問一下江太監。
王奇不解道:“如何又跟銀子相關呢?”
江內侍沉吟一下,回答道:“雜家看來啊這些尼姑庵肯定有逼良為娼的不法事,不得仔細摸清麼。”
王奇無語,直言道:“這是嘉興府城衙門的職責,礙咱織染局何事?”
織染局也不是萬金油啊,怎麼好去伸手過界。府城衙門人家好歹是有一府之尊在,要是織染局過分了,人家直接上奏摺,王奇也不好兜。
江太監娓娓道來,:“那尼姑庵的庵主是府城同知的姘頭,雜家看來是府城衙門故意放縱的。這樣有傷風化的事怎能不處理呢?”
王奇聽完有些無趣,斥道:“本就只是些狗屁倒灶的腌臢事,人家尼姑庵也是幾個辛苦錢,你又何必去剝削呢?”
一開始還以為是尼姑庵衍生出來什麼大案子,就只是這些皮肉交易,能有幾個銀子。
江太監伸出五根手指,搖了搖,微笑不語。
王奇暗驚,能弄五千兩?還是有些猶豫,詢問道:“這可是人家的辛苦錢,本伯爺實在是不忍心。”
江太監怒斥:“愛要不要,平鄉伯何時如此優柔寡斷了?本來雜家打算自個去的。”
這死太監為了銀子已經不要臉皮了,那我也去見識一下。
王奇忙道:“本伯爺陪內侍去做個伴。”
……
城東尼姑庵外於一座深山內,樹木枯草路難行,地方又偏僻遠離府城,王奇坐著轎子都後悔來一趟,可是到尼姑庵外卻大開眼界,
真是轎子云集啊,還有馬車驢車,身穿皮裘大衣的富貴老漢,三兩聚集的摺扇書生,隻身棉衣的平民。王奇甚至還看到了茶樓的夥計,以前有印象。
江太監下轎子嘿嘿一笑道:“雜家沒說錯吧,這哪個勾欄有這裡火爆?”
王奇看著這些漢子眼中的憧憬,夥計捏緊手中的銀子,富貴閒人在商議哪個尼姑有味,實在是大開眼界呀。
“走,同去問問。”王奇大步向前,招呼江太監。
江太監今日自然穿棉袍戴裘帽,不說話絕對是個英氣的男子漢,說話就露餡了,微微走幾步到巷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