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個月衙門都沒甚事,縣令新上任忙著核查各項事務,半個月都在桃縣各大鄉村巡視淨土。
王奇每天都收到各種請帖,都是些書生文士請宴討教詩文,為啥呢?因為他那首剽竊的詩文名揚桃縣甚至到了府城。
詩以平淡的語句表達對田園風光的喜愛,讀書人不就愛這口麼?
每次王奇收到茶會酒宴請帖都直接回拒,稱本官事務繁忙沒有時間。自己又不懂詩文,隨意抄襲一首,如果在宴會上深談詩文見解不就露餡了麼。
低調低調再低調。
刑房馬遠最近來的很殷勤,邢獄案件班房監獄情況一一彙報,“保釋金”也按時上供。王奇很滿意,跟著皇甫縣丞混就是舒坦,效果立竿見影。也不怪罪馬老頭,畢竟當初各位其主。
只不過另一個手下趙安民就完全不聽話了,縣裡糾察盜賊之事寧願跑到鄉下找巡視的李縣令,都不來典史廨。
王奇也不惱,就當沒這個下屬唄。
……
“王大,那家當鋪要多少?”王奇詢問道。
“作價三百兩。”王大興奮的回答,公子竟然要開當鋪,還要讓他做掌櫃!
王奇盤算了一下,輕聲道:“最好能壓到二百五十兩。”
“行,俺再去同賣家商議價格。”說完王大神采奕奕地離開了。
王奇聽聞自家房子附近的典當鋪出售,便打算買下來作為自己的產業。
自從知道縣教諭尹平貪汙受賄的把柄被人抓住,王奇就多留個心眼,以後收銀子還是謹慎些。
整個大明官員誰不貪?都貪,可能就幾個例外,比如海瑞海剛峰,他也遭到同僚的排擠。王奇很佩服海瑞,自個卻做不到那樣。
前世記得萬曆首輔于慎行的一句話。“至北漢劉崇以太原一道正位建國,宰相月律止百緡,節度使止三十緡,較之唐末已為太減矣。乃今一統之盛,宰相月俸猶不能半此,則近代之俸可謂至薄矣。”
大一統王朝的宰相俸祿竟然不及北漢小朝廷的一半,更不要說其他低階官員了。
明朝俸祿被明太祖朱元璋壓得太狠了,僅靠俸祿別說飲酒玩樂,養活自家人都難。
王奇還對一句話印象深刻,形容明朝的賄賂。
“今之世局,何處非用錢之地!今之世人,何官非愛錢之人!臣起家縣令,今居言路,如以官言之,則縣官為行賄之首,而給事為納賄之魁。州縣之俸薪幾何?而上司票取,撫按薦謝,考滿朝覲,有費至一千、二千、三千、四千者,夫此銀非從天降、非從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至於科道,尤為羶藪,據臣兩月內,辭饋金五百餘。以臣絕無交際之人而有此,餘可知矣。”
科道言官的話很真實的揭露了大明朝廷的官員現狀。
州縣索胥吏,府道索州縣。督撫、二司索府道,層層加碼。地方官升職與否,全看上司臉色,故而這筆常例數額巨大。但地方官在一級級樂此不彼地收黑錢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還要流向京官們。
所以才吸引著讀書人前赴後繼,都想當官拿這旱澇保收的銀子。
嘉靖一朝更加變態,嘉靖皇帝只關心自己的小金庫。小金庫沒錢了怎麼辦?也要收銀子,美其名曰修道保佑蒼生。
王奇沒有能力去改變,要想改變這現象必須得大權在握權傾朝野,這就不是個小小不入流官員能去幻想的。
……
開個典當鋪,如果是普通百姓急需用錢,王奇還會免費利息,給百姓救急。
尋常商販商家需要典當,正常利息,利率一般月息兩分到三分。
最主要的是針對那些想要求人辦事的豪富,典當鋪弄個“九出十三歸”。
比如誰家公子犯了事進縣衙監獄,想要找王奇辦事,上午拿金銀器皿來典當鋪,典當鋪付他九十兩銀子。下午人撈出來了,一百三十兩銀子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