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清化府。
作為升龍府南境屏障的重鎮,這裡原本有著一萬五千人的安國兵馬,於此駐守,以拱衛升龍府。
但可惜這座重鎮,在打著黎衛寧旗號的數萬兵馬兵臨城下,並且許以重賞之後,此城主將,竟然是毫不猶豫地開城投降了!
足有一萬五千之眾,兵甲齊備,訓練精良的將士,就這麼稀里湖塗地歸入了黎衛寧麾下,立即調轉槍頭朝升龍府行進而去。
大軍之中,那象徵著大安上國正統的黑底鑲金玄武旗,正昂然飄揚,顯眼異常。
一眾叛軍主要將領,此時士氣越發高昂,神情無比激動。
此次起兵,勢如破竹,昔日國都已近在眼前。眼看著社稷幽而復明,立下重開宗廟的功業,足以讓所有人都感到振奮不已!
多年未曾歸國的黎衛寧,看著掛念許久,無比熟悉的故土,一時之間,竟是眼中熱淚盈眶,無法言語。
調整了許久,黎衛寧才有些哽咽地對著身旁的宮英縱,道:
“今朝得以復國,全賴大夏鼎力相助!從此之後,我朝必俯首稱臣,年年來朝,絕不有絲毫不恭順之舉!”
黎衛寧倒也是聰明,清楚這次能夠如此順利,多是依靠著夏國的幫助。而面對雲國的反撲,就憑他手中現在這幾萬烏合之中,顯然是沒有抵抗能力的!
所以如今的他,依舊需要夏國的幫助。縱然他心中還有別的心思,此時也不敢表露分毫。
不就是當孫子嘛,反正黎衛寧也習慣了……
一旁的宮英縱,聽到黎衛寧這表達忠心的話語,有些心不在焉地笑了笑,隨口敷衍道:
“王上若是能夠這般想,那便不負我大夏陛下,數年來以禮相待,並且傾力襄助復國了!”
而相較於叛軍上下的鬥志昂然狂熱,此時的宮英縱,心中卻是無比的沉重。
因為此時只有他注意到,清化府的主將雖然投降得很乾脆,但他手下的將士們,卻未必有多麼情願,甚至還出現了一部分自主反抗的勢頭。
還有,原本夏國朝堂上都以為,打出前黎王黎衛寧的旗號,不說讓安國百姓贏糧影從,恭迎王師吧。但最起碼,也是不需要擔心後勤補給的。
可現在,大軍所過之處,百姓如避蛇蠍,似有敵視,完全不像是對待復國王師的態度。哪怕是給錢徵集糧草,都極為艱難……
如今軍中將領狂熱,鬥志昂然,絲毫沒有察覺到底層將士的異樣,更沒有注意到百姓的態度。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瞞不過宮英縱的眼睛,讓他心中感到無比沉重。
他實在不明白,為何雲國接管安國不過短短兩三年,就將民心收攏到如此地步?
黎衛寧此時也有些飄飄然,早就將開戰之初的心虛不安,拋諸腦後,也沒有察覺到宮英縱的異象,滿心滿眼都是在盤算著,復國之後,自己要如何如何……
而就在這個時候,幾名江湖打扮,身負傷勢,很是狼狽的高手,一路縱馬疾馳,來到宮英縱面前,語氣焦急地道:
“盟主,前方十五里,發現雲軍蹤跡!”
看到身受重傷,狼狽逃回的幾名手下,宮英縱童孔勐地一縮,勐地看向一旁的叛軍將領,震怒道:
“散出去的探馬呢!為何雲軍已近十五里,前方探馬卻沒有回稟?”
被斥責的叛軍將領一愣,茫然地道:
“我不知道啊……”
因為起兵以來,戰事實在太過順遂,導致軍中上下已生驕縱之心。甚至連負責前方偵察的探馬,都無人過問。
宮英縱看著那叛軍將領,心中怒火曾地一下暴起,只恨不得現在就將此等蠢貨,親手斬殺與陣前!
可奈何雲軍已近,宮英縱只能暫且壓下,轉而怒吼道:
“速速傳令,整肅大軍,迎戰雲軍!”
黎衛寧見氣氛鬧得有點僵,輕咳一聲,出言緩和道:
“宮大人不必如此憂慮,雲軍才多少人?還都是些地方郡兵……”
“閉嘴!”
此時怒火上頭的宮英縱,再也顧不得維繫黎衛寧這貨的體面了,竟然當著眾人面前,怒喝著打斷了他。
雲軍兵鋒之強盛,天下驚懼!
縱然只是雲國的地方郡兵,就憑眼前這支心思各異的烏合之眾,只怕也是難以戰而勝之,這如何不讓宮英縱心中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