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國皇宮,養心殿之中。
蕭承低頭批閱著奏章,而一旁的馮保,卻是在此時開口道:
“陛下,還有幾日便是大朝會了。禮部在大朝會之前,就要擬定好有關疏勒國的諸多事務。一應章程,還是要陛下做主,下面禮部才好辦事啊。”
沉萬三的沉氏商行,可是一直在與西域那邊做著生意。西域那邊的情況,雲國這邊雖不說多麼瞭解,但也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所以雲國朝廷很清楚,疏勒國如今在西域的處境,並不算好!派遣使團前來,肯定也不是因為什麼聽聞雲皇威名,而前來朝貢的客套話,而是對雲國另有所求。
那接下來,對於疏勒國的請求,雲國是拒絕、是接受,還是不冷不澹地處理,都需要蕭承這個當今雲皇定個基調,下面的人才好有個數。
蕭承合起手中的奏摺,略作沉吟片刻之後,便點了點頭,道:
“先見一見吧……明天午後,召疏勒國使團覲見!”
這疏勒國,民不過百萬,甲兵不足兩萬,是名副其實的小國。而且距離雲國距離太遠,是否對其伸出援手,於雲國大局都無關痛癢。
不過疏勒國位置重要,將來雲國想要將視線放到西域之地,就必須要掌握疏勒國。
此時接觸,未必無用,就當為接下來的西域攻略做準備好了!
看到蕭承點頭同意,馮保又沉聲道:
“陛下,另外象州郡暗探來報,吐蕃使團,已入國境之內。地方官府的具體稟報奏摺,已經在路上了,不日便將抵京。”
蕭承聞言,手上一頓,轉頭看向馮保,挑眉道:
“吐蕃使團?”
“是。”
蕭承眉頭皺起,疑惑地道:
“朕記得,現在吐蕃王庭,應該忙於調動兵馬,與羊同節度府對峙吧。這個時候派使團前來,是低頭服軟了?”
吐蕃和雲國,有著漫長的國境線。吐蕃雖然國力孱弱,但有高原地利相助,雲國大軍難以適應,就相當於吐蕃站在了不敗之地,是戰是和,全憑吐蕃意願。
而且這當代吐蕃贊普棄聶岐,是個野心不小,能力出眾的君主。自登位以來,便一直加強吐蕃王權,削減大貴族的權利。
等到其完成中央集權之後,是必然要將視線,放到吐蕃高原之外的!
蕭承志在一統中原,自然不願被吐蕃所牽制,分散精力,便不得不防了一手。
在當初吐蕃派遣使團前來之時,便冊封了羊同部首領聶赤,為大雲羊同節度使,賜下了金印符節、官袍儀仗,示意讓他帶領吐蕃西部諸部族,與吐蕃王庭分庭抗禮。
現在這個時候,吐蕃使團的到來,除了棄聶岐願意低頭服軟之外,蕭承想不到別的可能。
可他又轉念一想,就算羊同部有云國的暗中支援,這吐蕃王庭的實力勢力,也是穩居上風啊。
未到山窮水盡之時,以棄聶岐的心胸志氣,蕭承怎麼也不覺得他會這麼快低頭臣服。
蕭承眼睛微微眯起,沉聲道:
“朕之前粗略翻過一份東廠遞上來的,有關吐蕃王庭的摺子,朕留中不發,你現在去找出來給朕!”
“是。”
馮保是當初汪曉掌權之時就跟隨蕭承的死忠,才能也極為出眾,只是並不適合搞暗探諜報。如今他卸下了東廠差事之後,蕭承便讓他幫忙處理雲國政務,幹起了秘書的活兒。
朝中的所有奏章、一應封疆大臣的密摺、各處衙門機構的情報密信……這些緊要的東西,都由他協助蕭承收錄放置處理,可謂是深得帝心!
不過一會兒,馮保便找到了那份蕭承留中不發的東廠密報。
而這份密報,自然就是論弓仁遞上的,棄聶岐暗中面見繡衣使暗探的密摺。
蕭承仔細翻閱一邊之後,當即冷笑一聲,道:
“棄聶岐既然已經和夏國有了聯絡,那這個時候派遣使團前來,十有八九隻是故意示弱,圖謀甚大了!”
吐蕃的國情,在天下諸國之中都算是特殊的。雖然國力貧弱,但有著高原地利,所以相較於其他小國,吐蕃總有一定選擇的餘地。
面對著雲、夏這兩個大國強國,棄聶岐若是沒有兵出高原的野心,那應該選擇在兩國之間搖擺不定,來爭取最大利益!
就比如現在,棄聶岐就應該主動透露夏國主動示好這件事,來向雲國爭取利益,例如用吐蕃不倒向夏國為條件,換取雲國放棄支援羊同部。
可現在,棄聶岐卻隱藏了與夏國有聯絡的事實……
那他所圖謀的,恐怕也就是與夏國聯手,一齊瓜分雲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