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頌此時,連連搖頭,道:
“非也非也!清白與不清白,兩者概念相對。從沒有既清白,也不清白的定義!今日若是我等隨大人回去,便是在告訴世人我三家確實牽涉其中。既然已經不清白了,又如何能夠證明清白?”
名家詭辯之道,便在於注重名詞與概念的異同。
將“是否清白”,直接定義為兩個相對的概念,完全忽略了事態發展,以此偷換概念,完成自己的詭辯。
這名家的詭辯之道,原本是用來探究世間萬物相互之間存在的邏輯關係,是屬於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
只可惜,昔日名家聖賢,探究、感悟世間的方法,在當今後人的手中,卻是成為了開脫狡辯,逞口舌之利的不入流手段了。
也難怪如今名家,明明沒有遭受過什麼打擊,處境卻也只比被夏國朝堂打壓數十年,只能隱於雲國之中的雜家、小說家,要好上那麼兩三分而已……
面對公孫頌這如同潑婦胡攪蠻纏的樣子,狄仁傑很是機警的沒有繼續糾纏下去,只是沉聲道:
“公孫先生,就算口舌之上能夠佔得幾分便宜,那也是無關痛癢的……”
說到這裡,狄仁傑眼神一冷,喝聲道:
“本官不擅詭辯,只知道如今局勢,早已不是公孫先生三言兩語,便能夠阻攔得了的!”
“若是此時三位,能夠隨本官回去,三家學派尚且還留有幾分顏面。可非要等到大軍上山圍捕,那可就不太好看了!”
“你!”公孫頌聞言,臉上頓時漲紅,咬牙道。
就在這個時候,師明哲終於開口阻攔道: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既然狄大人都把話說這麼明白了,你我也不該繼續糾纏下去。”
師明哲對著狄仁傑微微點頭,道:
“我願隨大人前往大理寺,以證我儒家清白!”
公孫頌原本還欲要說些什麼,但一旁的紀方,卻是一把拽住了他,示意他不要在開口了。
“我法家,也願易前去大理寺!”
“哼,去就去!”公孫頌極為不願地開口道。
其實三人此前,便已經相互通氣過。
今日見大部雲軍圍山,嚴陣以待。陰陽家、兵家、雜家更是齊聚學宮之中,他們便已經知道了,大理寺的這一趟,是無法避免的。
既然如此,還不如儘快隨狄仁傑離去,也好讓已經安排好的佈置,儘快發揮作用!
狄仁傑聞言,眼神微微一動,臉上不動聲色地道:
“三位能如此想,那真是太好了!”
說罷,狄仁傑又連忙對著在場的一眾百家之人躬身一禮,道:
“今日多有驚擾,還請諸位勿怪!陛下曾言,歸京之後,必親臨稷下學宮,以示歉意!”
百家眾人,眼見著師明哲、紀方、公孫頌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帶走,心中頓時各生心思,默然以對,只是對著狄仁傑齊齊行禮。
待到狄仁傑帶著三人離去之後,稷下學宮之中,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之聲。
“師明哲他們,當真參與到這件事之中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不準,就怕雲皇是藉機削弱我百家勢力呢!”
“……”
聽到眾人低聲議論之聲,兵家兵主戈商,卻是立時忍不住了,高聲道:
“朝廷可沒瘋,不可能拿這種事,來一下子誣陷儒、法、名三家!”
“這三家,和當初的科舉舞弊桉脫不了干係。鬼知道是不是一計未成,又生一計呢!”金聖源亦是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