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馮保好歹在蕭承身邊伺候久了,知道自己陛下身邊多有神異之處。見蕭承臉上並無異色,馮保當即收斂心中驚訝,快步走到蕭承身邊,躬身行禮,道:
“陛下有何吩咐?”
蕭承指著身邊的六把寶劍,道:
“安排匠人丈量,以打造劍鞘、劍架。”
“是。”
馮保連忙示意手下小太監,進來將這六柄寶劍搬走。
而這個時候,蕭承卻是突然想起了什麼,轉頭看向馮保,問道:
“對了,朕此前讓禮部、兵部、戶部共同擬定的酬功章程,可曾遞上來?”
蕭承之所以將巡遊的目的地,定在這江州郡,就是為了前來封賞一眾有功將士。
馮保聞言,連忙道:
“初擬定的摺子,今早便已經遞上來了,就在陛下御桉之上。”
蕭承聞言,微微點頭,道:
“找出來,朕看一看。”
馮保聞言,連忙走到一旁的御桉之上,從滿桌的奏摺之中,找到了那份奏摺。
蕭承開啟奏摺,大軍犒賞所需物資,以及一眾功勳將士的姓名,盡皆列在其上。
一眾有功將士之中,居於首位的,是徵北將軍程不識。其後,是武鑲將軍狄青。此前容州城一戰,威震天下的伍子胥,這次只是排做第三。安東將軍楊大眼,與指揮武裡府水師,打出雷州大捷的鄭和,則位於最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此之外,名單之中,還有一些蕭承眼熟的名字。
如奪取陽平關,圍堵江陽郡夏軍,生擒夏軍一路主帥仇天路的趙雲、楊再興。單騎衝營,劍州關危急關頭馳援的姜維。還有率部堅守劍州關,轉任地方,維繫大軍糧草運轉的諸葛亮。
蕭承仔細翻閱過奏摺一遍,略作沉吟,開口道:
“諸將恩賞有問題,得改一下!”
馮保微微一愣,有些不確定地道:
“陛下的意思呢?”
“徵北將軍程不識,封開遠侯,遷衛將軍,改任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兼掌京畿大營,衛戍京師。”
如今的程不識,在前線諸將之中,能力已經淪為二流。不過以其嚴謹的性子、治軍之嚴格,以及蕭承近臣死忠的身份,最是適合肩負起拱衛京師之責!
“武鑲將軍狄青,封硯山伯,遷鎮南將軍,兼前軍都督府左都督,領十萬大軍,鎮守安順、象州二郡。安東將軍楊大眼,封扶安伯,遷鎮東將軍,兼後軍都督府左都督,調撥五萬大軍,鎮守邵陽郡。鄭和改任內官監太監,封景洪子,兼水師都督,率部移師雷州。”
此時的馮保,此前聽到當今陛下對朝臣恩賞之時,尚且不覺得有什麼。直到聽到了同為太監的鄭和,也因為戰功而被封為了子爵,眼中不由得閃過一絲豔羨之色。
“曲靖侯伍子胥,遷右軍都督府左都督,領十五萬大軍,駐防江州郡!”
蕭承這番安排,在爵位、恩賞之上,是沒有什麼變化。但軍職的安排排程之上,卻是幾乎將兵部遞上來的章程幾乎全部否了。
但其實仔細一想,卻發現蕭承這並非一拍腦子就決定的!
前線主帥之中,程不識最穩,乃蕭承死忠,又長於治軍練兵,當衛戍京師,訓練兵馬。
狄青擅騎兵攻伐,用兵迅疾,指揮步卒亦有所長,安排去象州、安順二郡駐防,卻是最為合適不過。
《諸界第一因》
楊大眼性格稍顯莽撞,但幸好聽得進人勸,有徐庶在一旁輔助,鄭和領水師協從,可做偏師,牽制榕郡、豫章郡的夏軍兵馬。
而伍子胥,則在水路兵法之上皆有所長,率領大部兵馬,駐守江州郡,節制水路兩軍,威脅江南之地,兵鋒直指夏國京畿,卻是最為恰當!
馮保智商謀略皆不低,不過細細琢磨自家陛下的安排,便頓時領會到了蕭承深意,連忙應道:
“是,奴婢都記下了!”
蕭承點了點頭,又繼續開口問道:
“沉萬三到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