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皇宮之中,眾多大臣、士子齊聚,俯身對著龍椅之上的虞昭凌躬身行禮。
身邊太監,一展聖旨,朗聲道:
“朕膺昊天之眷命,詔曰:
昔我太祖皇帝建國稱制,定鼎中原,萬國來朝,廣地千萬裡,甚光美,至今綿延六百餘年。先皇繼位,北境突厥屢屢作亂,西南雲國國勢漸盛,朝中黨爭不斷,國家內憂,未逞外事。自朕登基,西南淪喪國土,醜莫大焉!
思及歷代先皇功業,江山社稷安穩,常痛心於此。賓客群臣,能出奇計強盛大夏者,功勳爵位,不吝賞賜!”
眾臣、眾士子俯身行禮,口中山呼萬歲。
自虞昭凌奉老夏皇之命,清洗朝堂之後,國中人口眾多,英才之士入過江之鯉的夏國,朝堂之上,亦是出現了人才短缺的境遇。
虞昭凌便效仿雲國,舉辦科舉,以招攬民間英才效力朝堂。
今日,便是這夏國第一屆科舉舉辦之日。
虞昭凌看著殿中聚集著如此之多,頗有才學計程車子,縱然這幾日來心情沉重,此時也不由得露出了幾絲笑容,點頭道:
“殿試之題,或論‘強國之策’,或述‘抗雲軍略’。眾英才,當盡展所學,暢所欲言,絕不以言論罪!”
眾士子再次山呼萬歲,然後才在宮中侍者的指引之下進入考場,開始殿試。
當年蕭承在殿試之上,親手為殿試士子持燭照明,展露其愛才敬賢之心,為天下百家學子所稱頌讚揚。
有珠玉在前,虞昭凌就算為了做樣子,也不好直接離去,也只能陪著一眾士子在殿中理政。
當朝一品繡衣指揮使馮處,此時輕手輕腳地走入殿中,繞到虞昭凌面前,手持奏摺躬身行禮,壓低聲音道:
“陛下,西南急報!”
看到馮處此時趕來,虞昭凌眉頭下意識地一皺。
說實話,這幾日接連線到西南戰敗軍報的虞昭凌,看到馮處的第一反應,便是心頭一跳。生怕他這是,又給自己帶來什麼壞訊息。
虞昭凌輕聲嘆息一聲之後,是以身邊小太監接過奏摺。
待翻開看清奏報之後,虞昭凌眼中卻是猛地閃過一絲喜色,連忙招手示意馮處上前,壓低聲音問道:
“此事當真?”
“武陵府繡衣使派人核查過了,捷報當是不假!”馮處輕聲回道。
聞言,虞昭凌高興地一拍手掌,清脆的巴掌聲在殿中響起,引得不少殿試士子抬頭觀望。
虞昭凌這才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了,當即起身,領著馮處,走入了後方的偏殿之中。
“好啊,好!當初你勸朕,為了安撫、招攬晉王舊部,也為穩定軍心,要留廖固一命。朕想著他尚有幾分軍人羞恥之心,又奮勇作戰,守住了永州城,這才免了他的罪責。倒不曾想,今日他竟給了朕這麼大的驚喜!”
此時虞昭凌收到的,正是一份久違的捷報!
捷報之上,便是武陵府之戰中,廖固是如何用奇兵襲雲軍輜重部隊,逼退雲軍。隨後又在雲軍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擊敗了名將伍子胥的詳細軍報。
“朕此前還極為瞧不上廖固,只覺得他乃誇誇其談,並無多少本事。卻不曾想,還是朕看錯人了!”虞昭凌忍不住繼續道。
馮處輕笑一聲,開口道:
“廖固將門出身,熟讀兵書,在他那一代將門勳貴子弟之中,也算得上傑出之輩,否則也沒本事混到高位,替晉王收攏兵權。”
“如今仔細一想,容州城之敗,我大夏將士見雲軍有氣運異象相助,不解其中道理,導致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大軍一觸即潰。但廖固,卻能統領大軍,節制兵將,堅守容州城月餘,直至糧草耗盡,方才潰敗,可見他也是有些本事的!”
如今的廖固,戰績頗為驚人,與此前判若兩人。但繡衣使這邊,又查不到什麼漏洞疑點,自然也就開始腦補,來讓廖固前後戰績的差異變得合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