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學儒,後棄儒學兵。效力魯國時,指揮兵馬擊敗齊軍。轉投魏國之後被重用,創立魏武卒,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
後因魏武侯猜疑而轉投楚國,進行變法,在短時間內成功增強了楚國國力,使楚國出現“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一度大敗魏國,“馬飲於大河”的強盛局面。
後因變法得罪楚國守舊貴族,被殺。後世位列武廟十哲,七十二將之一。
武力82,文學90,智慧94,道德71,年齡23,統御97,政治89,魅力89,忠誠100,野心34
尉繚,戰國兵家人物,魏國人。不知姓,名繚,秦王嬴政十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後,改稱尉繚。
他主張“併兼廣大,以一其制度”,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據傳,其精通相面與占卜,認定嬴政面相剛烈,缺乏對百姓的仁德,曾多次嘗試逃離。
著有《尉繚子》一書,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面經驗。
武力70,文學82,智慧93,道德84,年齡26,統御90,政治85,魅力83,忠誠100,野心40
趙奢,趙國名將,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
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因不懼平原君權勢而秉公執法,被平原君舉薦,掌管趙國賦稅,使得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後任將,領兵伐齊,攻取麥丘。閼與之戰擊敗秦國,威震天下,被封馬服君。
其通曉政治及軍事,秉公執法,兼有識人之明,曾言其子趙括“不謂善”。
武力73,文學80,智慧89,道德90,年齡28,統御91,政治87,魅力88,忠誠100,野心33】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方爭論,一急一緩,一險一穩。
是繼續用兵,以三十萬大軍強壓而上,全力消滅夏軍有生力量,以求儘快平定天下?還是為了穩妥,也為了百姓生計,稍緩腳步操練大軍,以待日後時機?
蕭承沉吟片刻,便沉聲開口道:
“昔日黎朝未有皇帝尊號,統治名不正言不順,但只因佔據天南之南多年,便有不知道多少人至今不忘,誓死效忠。黎朝都如此,更何況夏國?”
雲、夏兩國之君,皆稱皇帝,乃是天下公認。但黎朝君王,便沒有了這份待遇,尊位低於兩國君王。
但就算如此,至今也有人顧念黎朝社稷,一直在反抗雲國的統治。
蕭承頓了頓,方才繼續道:
“朕想要一統天下,便不可只憑我大雲兵馬之鋒銳威壓天下。還需施以恩惠,輔以仁德,恩威並施,方才能使天下人。自真心地臣服!”
西南六郡,因為當初兵亂、瘟疫之時,雲國出手相助,是以民心皆在雲國。
再加上當時,夏國地方官府行政體系崩壞,雲軍接管象州、德江、江陽、河池四郡之時,百姓皆是喜迎王師,沒有遇到一點阻力。
可出了西南六郡,夏國的統治卻依舊穩固,百姓歸附,民心在夏,地方官府號召力依舊存在。
等到雲軍攻取了這些地方之後,必然有心懷夏國之人,繼續號召地方百姓,抵抗大雲兵馬,從而引得地方動盪,久久不安。
長此以往,雲軍只怕還沒有攻滅夏國,便要被各地的治安戰拖得精疲力盡,無力進取了。
所以,要想使天下百姓真心臣服,這皇帝仁德愛民的金字招牌,便絕對不能捨棄!
此時的蕭承,當即朗聲道:
“攻下江城郡之後,當暫緩用兵!”
“朝中即日著手,籌備賑濟糧草,挑選精幹官員,安順郡、邵陽郡一被攻下,便立即派往兩郡州縣,接管地方事務,全力賑濟、撫慰兩地百姓!”
“傳令五軍都督府,著手擴軍。只是百萬兵馬也多了些,便命五軍都督府,各徵召兩萬兵馬操練,以備不時之需!”
聽到這裡,眾臣頓時明白了蕭承的想法,紛紛躬身行禮,道:
“臣等,遵旨!”
------題外話------
想了想,還是將五級技能,改為了武將專屬技能。
喜歡太宗皇帝成長計劃請大家收藏:()太宗皇帝成長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