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得一陣陣士卒操練、戰馬嘶鳴之聲,自營地之中傳出。肅殺之氣,不由散溢而出,讓經過此地的一眾安國百姓面露畏懼,遠遠繞開。
昔日黎朝京營駐地,如今變換旗幟,堂而皇之地掛起了雲龍旗幟。楊大眼分兵兩萬駐守安沛郡之後,便領著剩餘兵馬進駐此處,以拱衛升龍府。
因為姚廣孝的算計,黎護如今在國中上下的威望,已然盡毀。朝野內外,大都皆不服其統治。他登上王位之後的政變、兵變,便發生了多次,甚至有數次真正是到了危亡關頭。
若非蕭承提前派陳到領白毦精兵駐守王宮,只怕黎護以及他的一眾親信,早就被人反攻清算了!
直到楊大眼正式領兵進入升龍府,彈壓上下,安國朝堂這才逐漸穩定下來。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今以黎護為核心的一眾安國掌權者,才已然發覺自己等人是離不開雲國的支援了……
楊大眼在營門之前翻身下來,掃視旁邊面帶畏懼,畏畏縮縮的安國百姓,當即冷哼一聲,隨手將馬鞭扔給了一旁的副將,旋即邁步走入營中。
帥帳之中,徐庶正代替著楊大眼,處置著軍中事務。
抬頭看到楊大地走入帥帳,徐庶輕笑一聲,道:
“大帥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楊大眼憋著一口氣,一屁股坐到帥位之上,不高興地揮了揮手,道:
“別提了,這安國的朝會,當真是無聊透頂!一群人死氣沉沉,宛若木凋泥塑,只知在朝堂之上做個應聲蟲!”
說到這裡,楊大眼眉宇又是一皺,遲疑一會兒,方才開口問道:
“元直你說,這安國朝堂之上如此,是不是有些不對勁!”
楊大眼平日裡雖多是一副混不吝的莽撞人模樣,但實際上智商並不算低。不過上了一次安國的朝會,便已然察覺到了安國如今的不對勁。
只不過他到底文化不高,只是覺得有些異樣,卻無法明確地說出心中的感覺,只能以“不對勁”來形容。
徐庶聞言,輕笑一聲,將手邊的摺子遞給了楊大眼,道:
“這是陛下批覆過的摺子,大帥你不妨看一看!”
楊大眼聞言,眼睛頓時一瞪,微微昂頭,毫無羞愧地道:
“我近來很有長進,學了不少字。但元直你的奏摺咬文嚼字的,我是看不懂的!所以你直接和我說吧,陛下可是又交代了什麼?”
聽到這話,徐庶只能收回了奏摺,開口道:
“此前我剛剛隨大軍入駐升龍府,便察覺到城中氣氛不對。留心之後,卻是發現,安王殿下大義已失,安國朝政不穩,民心不存。文武百官,勳貴宗親,乃至安王殿下,都毫無心氣,應對政務極為敷衍,這便是根結所在!”
古往今來,這喪失自主的傀儡政權都是這幅德行。之所以這般,原因有很多,自身侷限性、天下人所追求的正統性、國中民心、文武百官的心氣……若細究下來,能說上太久了。
楊大眼聞言,沉吟一陣,倒也是明白其中深意,當即一拍大腿,道:
“就是這麼個意思!陛下留著黎護,是不想浪費太大精力在維持安國穩定上面。但就憑現在朝堂之上那群廢物,有個屁用!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我領兵衝入王宮,直接佔領安國呢!”
這般下去,安國不穩,還是要雲國派出兵馬維持。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吞併疆土呢。留著安國的小朝廷,還極為礙眼呢!
徐庶聞言,卻是道:
“大帥莫要著急!此事我早有察覺,便以大帥的名義,給陛下上了個摺子,請求如何處理。”
說到這裡,徐庶晃了晃手中的奏摺,道:
“現在,陛下已經批覆了。”
“哎呀,你別賣關子了。陛下到底是如何回覆,快說說!”楊大眼有些急躁地道。
“開放科舉,徹底清算朝堂、軍中不服從王化之人。百家爭鳴數百年,天下士子何其之多,根本不缺做官之人!”徐庶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