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承聞言,似笑非笑地看了岐王一眼,旋即道:
“說說看!”
“當今西南,民怨沸騰,如今名義上諸郡仍為夏地,但多有百姓驅逐夏國官員。之所以前來與我大雲和談,便是為了調邊軍回去鎮壓百姓!”伍子胥沉聲道。
岐王臉色陰沉地看了伍子胥一眼,旋即看向蕭承,搶聲道:
“雲皇陛下,兩國和談之事已定,難道陛下想要反悔了嗎?”
蕭承聞言,一拍大腿,好像剛剛想起一般,有些可惜地砸了咂嘴,對著伍子胥道:
“唉,可惜了!和夏國和談之事,都已商議完畢了,朕總不好立刻反悔不是?”
伍子胥何等聰明,頓時琢磨出蕭承的意思,眼中一動,旋即拱手道:
“陛下,我所獻策略,不管何時用,都有成效!”
“哦?”蕭承一副來了興趣的模樣,道。
伍子胥拱手道:
“若陛下給我六萬大軍,我便將大軍分為三師,終年襲擾西南各郡。春季縱馬踏田,秋收之際焚燒糧田。而經此之亂,夏國西南之地民生凋敝,我軍襲擾,更使諸郡無糧草可用。”
“諸郡百姓遭受兵亂,心中本就暗藏怨氣。若此後夏國無力賑濟,則百姓怨懟,西南諸郡便宛若佈滿火星子的柴堆,一點就燃!而夏國賑濟,則損耗糧草無數,國力必然大減,只待天時,我可助陛下兵出天南!”
蕭承聞言,沒有第一時間表態,反而看向一旁的楊延和、蕭瑀二人。
蕭瑀眼皮一抬,極為配合道:
“夏國西南諸郡,人口約過八千萬,若賑濟百姓,一日損耗糧食便是一座糧山。而維持一年的六萬大軍,再如何也不需花費三十萬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延和顯得更為沉穩一些,心中盤算了蕭承今日的舉動,心中瞭然,故作沉吟地道:
“臣此前剛剛看到奏報,這個月來,西北諸國銀器、絲綢、食鹽的價格突然上漲,反倒是戰馬、香料的價格暴跌。若陛下有意,六萬騎兵亦可湊出!”
岐王臉色難看無比,看向伍子胥之時,眼中隱隱閃過一絲殺意!
伍子胥獻上的策略,當真是太過歹毒了一些!
當日蕭承領兵千餘,便將西南腹地弄得天翻地覆。
若是六萬大軍闖入西南諸郡,不攻城只破壞,故意引起百姓心中對夏國朝廷的憤恨,那就以如今西南百姓對夏國朝廷的態度,不需一兩年,那夏國在西南的統治根基便會土崩瓦解!
岐王臉上略微有些猙獰,咬牙道:
“你既是出身西南,對自己家鄉百姓,就這般無情?你知道你這毒計,會使你多少鄉親無辜而死嗎?”
若是此計成了,夏國朝堂也不可能挖空家底來賑濟。人為製造的饑荒之下,不知該有多少人死於饑饉!
伍子胥聞言,只是神色漠然地看了岐王一眼,冷聲道:
“日暮途遠,吾將倒行而逆施之!”
天快黑了,離要去的地方還很遠,所以我只好胡作非為,不按常理行事了!
雖只有一句話,但伍子胥的態度已然顯露,讓岐王心中不由發寒。
蕭承看到岐王難看的臉色,忽然點頭,道:
“伍子胥,朕欲統合朝中兵事機構,於尚書檯之下,設立兵曹,主管雲國一切兵事,你可願前去聽政歷練?”
伍子胥雖然心中巴不得現在就攻入金陵城,滅了夏國社稷宗廟。但他亦是清楚,如今的雲國,不可能真的和夏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