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日大朝會,百官行禮之後,分侍兩旁。
站在最前方的馬敏文,當即上前一步,朗聲道:
“啟奏陛下,邊軍、地方州郡來報,夏國使團,已然跨過三平關,入我雲國境內。鎮東將軍石安,已遣精騎五百,沿途護送使團入京!”
粘杆處、東廠的情報系統,自然要比朝廷這邊更早得到訊息。直到今日,朝廷這邊方才得到使團入境的訊息。
蕭承聞言,當即道:
“既是夏國使團,當不得怠慢,令沿途各地官府,好生招待!”
夏國雖然之前敗了一場,但畢竟底子、實力還在。蕭承既然沒有現在翻臉的意思,那該給他們的禮遇,還是要給的!
馬敏文聽到蕭承這般說,沉吟片刻,方才繼續開口道:
“陛下,與使團一同前來的,還有奉夏皇之命,前來我雲國和陛下和親的夏國柔寧帝姬。對於此事,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個決斷?”
馬敏文問的已經算是很直白了,就是在問蕭承對於這個和親公主的看法。
夏皇這次,實在是不按照常理出牌,關於和親之事,就好似臨時起意一般。之前負責商談議和條件的使團,根本都沒有提前打個招呼,現在直接就將公主送過來了。
其實和親之事,有利兩國,是促進雙方關係,相互之間打下一定信任基礎的最划算的方法。再加上雲國這邊是被和親的物件,朝野上下自然也談不上感到什麼不滿、屈辱的,都屬於是樂見其成的那種。
但夏國公主,畢竟身份特殊。接不接納她入後宮,接納之後在後宮之中又該封何等位置,都是需要先行議定的。
當今陛下年少英武,果敢決斷,做事都有他的主張,自然是先要徵求他的一番意見的。
蕭承昨日得到的訊息之後,心中便已有了決斷,當即沉聲道:
“和親之事,既修兩國之好,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曲誠聞言,亦是出列道:
“陛下,柔寧帝姬為夏國公主,身份尊貴。若入後宮,是否要以後位奉之?”
這個問題,才是百官比較關注的問題。無論哪朝哪、哪個國家,這皇后之位,都已經不是皇帝的家事了,是很值得重視的。
說起來,雲國後宮之中的妃嬪等級,自皇后而下,共有八品。
而南榮姝、楊玉環的昭儀之位,僅在皇后之下。
若以夏國柔寧帝姬的尊貴出身來論,品階總不能比她們二人低了吧,自然應當是以皇后之位相待的。
可朝堂百官,誰心中都摸不準,當今陛下會不會有窺覬中原,兵出天南之心。若是今後兩國大戰難以避免,這敵國公主是自家皇后,雲國、夏國兩邊誰都麻爪。
而且如今陛下後宮的兩位昭儀,背後牽扯的勢力,也不簡單啊!
一位是楊家的小女兒,透過姻親的關係,已然隱隱將朝中馬、曲、陶三家聯絡到了一起,影響力遍佈朝中文武兩班。
另一位南榮昭儀的身份,也已然為人所知曉。乃是剛剛臣服的哀牢國後裔,哀牢族的嫡系。這位只要在後宮,便能夠使哀牢族臣服,甚至能夠藉助哀牢族號召力,影響雲國之中不少的少民部族。
這夏國的柔寧帝姬,縱使出身尊貴,但畢竟夏國對雲國朝堂的影響有限得很,只要如今兩位昭儀有心相爭,動用背後勢力,她還真不見得坐得穩後位。到了那個時候鬧大了,又是一通扯不清的麻煩事。
蕭承輕咳一聲,道:
“朕畢竟年輕,尚未元服,設立皇后,還有些早了!”
元服,也就是男子成年,一般二十歲才會舉行的禮儀,代表著正式成年的禮節。如今以這個藉口推辭封夏國柔寧帝姬為後,雖然有些牽強,但並不是不能為人所接受。
蕭承頓了頓,又接著道:
“柔寧帝姬,身份尊貴,亦是不能以尋常位份相待。朕聞,天子之妃,曰‘後’,朕便新設後宮品階,為‘妃’,於昭儀之上,皇后之下!迎柔寧帝姬,以妃位相待。”
眾人聞言,也覺得如此處置,算是最為妥帖的方法,雙方面子上也都說不得過去,紛紛行禮稱讚。
見百官再無異見,蕭承當即朗聲道:
“南霽云何在?”
聽到蕭承喊到自己,早就等候在宣政殿外的南霽雲,快步走入殿中,行禮恭聲道: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