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底線,是兩百萬兩!”
客曹尚書聞言,微微有些一愣,忍不住道:
“陛下,便是夏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兩百萬兩白銀,只怕是有些太多了!”
別看蕭承如今國庫之中數千萬兩白銀,就覺得這兩百萬兩少。
感業寺香火鼎盛,信徒供養,皇室時常恩賜,數百年的不斷積攢,平均下來每年也不過數萬兩白銀。
兩百萬兩白銀,便是一夏國那深厚的底蘊,只怕也需要傷筋動骨才能夠掏出來的。
蕭承聞言,語氣堅定地道:
“就兩百萬兩,這是底線,絕不能少!”
客曹尚書這邊,總覺得這銀子太多了些。但見蕭承堅持,也只得無奈地應了下來。
蕭承扭頭看向張昭,忍不住問道:
“張卿,可是科舉之事,有了章程了?”
張昭一臉倦色地抬起頭,拱手道:
“啟稟陛下,臣這邊有了點眉目,特意前來請陛下過目。”
說罷,張昭將一份奏摺遞了過去。
社會背景不同,天下之中活躍的諸子百家,則註定了蕭承製定的科舉制度,與明清不能完全相同。
若非要比較,倒是有點像唐朝時期的科舉。
士子報名科舉之後,需要分科考試,根據自身所學,可選擇應試秀才、明算、明法、兵、農、墨、辯等科。
秀才科為諸科之首,應試者考治國方略,以策論應答。
其餘數科,則選拔的是專業技術型官吏。
明算科考數學歷法相關知識,對應陰陽家、道家。明法考取法律相關知識,對應法家。其餘諸科,則不需一一說明。
由於此次為第一次科舉,無法快速核定考試資格,在正式考試之前,還需以帖經考核其資格。合格者,方可正式考試。
科舉初辦,在蕭承的幫助之下,有了如此章程,已經算不上簡陋了。其餘章程,之後科舉之時發現漏洞,再行補上就是。
蕭承點了點頭,道:
“不錯,辛苦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昭木著臉,頂著兩大黑眼圈,拱手道:
“為陛下效力,便是臣之本職。”
蕭承看著張昭一副快要過勞死的模樣,不由得心中有些發虛,輕咳一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