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中,百官齊齊聚集在此,叩首行禮,山呼萬歲。
蕭承未曾換去鎧甲,手扶腰間怒龍劍,龍行虎步地走入殿中。一甩披風,大刀闊馬地坐到龍椅之上,昂首道:
“眾卿免禮,平身吧!”
“謝陛下!”百官齊聲喝道,方才站起身來。
蕭承掃視殿中低頭俯首的一眾官員,開口道:
“此次朝中諸卿、軍中將士,一應功勞,需儘快核定封賞。馬卿這邊,需得儘快拿出一個章程來!”
馬敏文聞言,雙眼微微一動,連忙出列拱手,小心翼翼地道:
“請陛下恕罪!臣年老體弱,處置手頭政務,已是精疲力竭,實在無力擔此重任,請陛下另選人才,主持此事!”
馬敏文為人謹小慎微,頗為識趣,要不然當初,也不能以非汪曉親信的身份,在他手下擔任多年的治慄內史。
馬家、曲家還有陶家,因為楊玄琰的幾個女兒,已然成了姻親,在朝中影響力遍佈文武兩班,勢力大得驚人。
當今陛下,繼位之初,可是裝傻充愣,做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痴傻傀儡皇帝的。如此經歷,對權勢極大的臣子,心中難免有疙瘩。
此前蕭承威望不夠,大勢未成,能夠信任的也就他們幾家,自然也就睜隻眼閉隻眼。
但如今,蕭承威望已然今非昔比,足以壓服此前朝中搖擺不定的臣子,若是他馬敏文此時還不識趣一般,將來恐有大患啊。
蕭承多看了一眼馬敏文,見他如此識趣,心中大為滿意,點頭道:
“倒是朕疏忽了!既然如此,馬卿可有合適人選?”
“代尚書檯左丞張昭,忠於國事,這段時間助臣維繫朝中運轉,功勳卓著,可遣其核定文武眾臣之功勞。”馬敏文恭敬道。
張昭是此前說過,要蕭承立下儲君這般膽大包天的話。
結果他不光沒有收到責罰,反而還被調到尚書檯聽用,蕭承此前還特意交代過馬敏文,這張昭是可以信任之人。
在馬敏文眼中,張昭便是蕭承看重的人才。這段時間接觸下來,更是知道了其能力突出,性子剛直。
核定文武百官功勞,這樣一個既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施恩於人的差事,交給他這樣一個人,那是相當合適的。
蕭承眼睛一動,金手指面板隨之開啟。
【張昭……忠心:86……】
嗯,比起之前好像降了兩點,應該是此前帝卡的負面效果。
不過忠心值這東西,以蕭承如今的皇帝身份,只要不是做出什麼天怒人怨,威望盡失的舉動,刷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可!”蕭承點頭道。
“代尚書檯左丞,張昭何在!”蕭承沉聲道。
百官佇列之中的張昭眼睛一動,深吸一口氣,當即站出身來,俯身一拜,朗聲道:
“臣張昭,拜見陛下!”
“你這段時間,辦事用心,功勞不小。如今,便正式命你為尚書檯左丞,負責此事!”
張昭心中激動,聲音微微發顫,高聲道:
“臣,必不負陛下重託!”
蕭承點了點頭,示意張昭退下。
他再次掃視殿中百官,眼神微微發沉,用聽不出情緒的聲音,慢悠悠地道:
“有功之人,朕自是不吝恩賞。但這朝中百官,也有權慾薰心,心懷鬼胎之人。縱使國難當頭,卻還是暗中動作不斷。此等之人,諸卿以為,該當如何處置啊?”
殿中百官聞言,心中頓時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