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尉看著神色平淡,相處甚至有些和諧的二人,腦子好像有些沒轉過彎來。
在外界所有人看來,蕭承翻盤掌權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絕對就是收拾汪曉。就算如今局勢所迫,不好立刻殺了他,也必然會多番折辱,以報當初裝傻扮痴的屈辱。
可如今眼前二人相處模樣,可是和想象中的差上太多了啊!
老太尉張嘴欲問清楚其中原由,可話到嘴邊,又是頓住。他搖了搖頭,轉而道:
“陛下讓太師一同前來,便是為了安撫邊軍軍心?”
蕭承點了點頭,起身道:
“朕想親自前去邕州大營,有太師陪同,邊軍那邊,搞不出大亂子!”
老太尉聞言,雙眼一皺,搖頭道:
“陛下,此事只怕還要從長計議!這童天華為人頗擅詭詐攻心之言,還不知道暗中說動了多少邊軍將領呢。便是太師前去,只怕也不夠穩妥!而且陛下親入邕州大營,太過於危險,不可取!”
汪曉一手締造邊軍,領著邊軍南征北戰,少有敗績。上下大大小小的將領,皆由其提拔。他的威望,在邊軍之中確實無人能比。
只是,今時可不同往日。
之前邊軍不聽調遣,不過是擔心被蕭承清算。
而如今在童天華這幾乎算得上是裂土封爵的鼓動之下,誰能保證這些將領沒有生出什麼異心啊!
蕭承親自前去,豈不是正隨了一些人的意?萬一出個什麼意外,一切便都不可挽回了!
聽到老太尉擔憂之言,蕭承眼神一動,抬頭看著老太尉,正色道:
“太尉對於這背後之人,心中可是有一點數?”
老太尉聞言,沉默片刻,然後點了點頭,看著汪曉,道:
“德宗皇帝當年之所以不斷重用、提拔於你,也便是想要讓你遏制住佛門之勢!”
德宗皇帝,也就是蕭承的便宜爺爺。
當年汪曉之所以能夠在年歲不長,資歷不夠的情況之下,迅速掌握朝政,便是因為德宗皇帝想要借他的能力,制衡佛門勢力。
汪曉聞言,輕嘆一聲,道:
“德宗皇帝本意是我與佛門相鬥,再由皇室居中平衡調解的。卻不想那此後十幾年間,佛門面對我之時,從來都是退避三舍,致使我能夠順利地架空皇權。現在想來,只怕當時的佛門,就動了異心了!”
老太尉聞言,臉色也不由沉了下去。
他這麼大的年紀了,一輩子見過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情,他心中也早有猜想。
這朝中局勢一變,蕭承重掌大權,邊軍立即收到訊息,軍心不穩,惶惶終日。而夏國、黎朝兩邊,也幾乎是立時便收到了訊息,從而襲擾雲國。
其中若說沒有人勾結串聯,老太尉自己都不信!
老太尉面色變換,最後咬牙道:
“這佛門中人,根植雲國六百年了,朝中每年負責佛寺修繕供奉,便要花去極大的一筆銀子。更不用說,僧眾還積蓄奴婢,不交賦稅,接受百姓投獻土地。這佛門,已然成了我雲國身上的一塊腐肉,不割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