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鄰國的君主,沒有我這樣為民眾操這麼多心的。為什麼鄰國的人沒有減少,我們國家的人,還是沒有變多呢?”
宗盛帝來時,小竹子正說到此處,身為君主,他一直勵精圖治,不敢忘記先輩當年之苦。
此時聽一個小娃娃,在談論君主之事,他非但沒有覺得,這是在冒犯皇權,且對他接下來要說的話,十分感興趣。
小竹子卻沒有接著說下去,而是點了柳浪。
“浪仔,你來說說,為什麼?”
柳浪突然被點了名,有點懵逼,反應了一下,想起來了。
師父不在的那段日子,師兄給他說過這個故事。
“因為這位君主,跟別國的君主,並無差別,沒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寧海一也想起來了,介面道。
“王公貴族,享受著最好的生活,用著最好的東西。他們身處要位,為民眾勞心勞力,多得一些利益,也無可厚非。只是,到最後他們完全忘了,他們的權利,是以為民眾為基礎的。”
“沒有民眾,這個國家就會滅亡。而要有民眾,要讓民眾願意來,當然就要實行仁政,讓民眾過的好。鄰國的人民看到了,自然就會過來了。”
宗盛帝停在原地,仔細回味。
幾個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二歲,最小的小竹子,也才7歲。卻已然懂得這些道理,大兒媳的這幾個徒弟,真是了不起啊。
他心裡更滿意了,大兒媳為黎國貢獻了高產新水稻品種,本以為已是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了。
沒想到,在教養孩子方面,也是如此的有方法。
兒子這是撿到寶了。
俞拂緹心內頗多感慨,她失蹤了兩年多,回來也總是忙著各種事。
小竹子不僅自己沒忘記,她以前教給他的。還承擔起了大師兄的責任,教之教給了兩位師弟。
相當於代師父教徒弟,懂事的讓人心疼。
摸了摸他的腦袋,俞拂緹誇讚道:“我兒說的好極了,比娘說的還要好。”
小竹子剛剛還平靜無波的臉上,此刻掛上一抹笑意,嘴角怎麼都壓不下來。
謙虛道:“是娘教的好,娘永遠都是最好的。”
賀清韻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
師兄們真的好厲害啊,說的這些道理她從來沒聽過,但是聽起來確實是這樣。
她思考良久,開口問道:“師兄,是不是就是,比如我在臨縣的時候,臨縣的縣太爺,施粥的時候,鍋裡全是水,幾乎看不到米。而我到了皇城之後,皇城施粥的大人,給我們的粥裡米很多。所以,我願意待在皇城,是這個道理嗎?”
小竹子點頭:“是。一個國家之內,也有好官與昏官。好官治理的地方,民眾富庶,願意來到這裡安居的人就多。而昏官所治理的地方,民不聊生,想要離開的人就多。”
宗盛帝往內看去,發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小女孩,模樣十分靈氣。
方才聽她說施粥,那她之前應該是個小乞丐了?
宗盛帝一時竟不知道,是該先感嘆這孩子靈氣,還是先生氣臨縣的官員,剋扣賑災銀。
“我竟今日才知,璟璇不僅擅長農事,教養孩子也做的這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