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便如許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一般,芸寧與趙道遠這次相遇後便一見傾心,在丫鬟菊兒的幫助下,芸寧幾次與趙道遠暗暗私會。
芸寧本是名門之後,而這趙道遠碰巧也是高官之子,這二人互生情愫,最後想締結良緣,原也是門當戶對,本可以成為一樁美談。
奈何天不遂人願。
瓊消玉減,夢魂空有,幾多愁怨。
就在趙道遠請了家中長輩到芸寧府中上門兒提親,芸寧的父母也應允了婚事,雙方就要互換庚帖之時,一件驚天的秘聞卻在此時被披露了出來。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芸寧府上一個婆子投井自盡說起。
這婆子本是跟在芸寧母親身邊十幾年的老人了,一直盡心盡力伺候芸寧母子二人。
可就在趙道遠請人,到芸寧府中上門兒提親的第二日,這婆子當晚卻被人發現死在了水井中。
這婆子死前並未有與人爭吵,或是被主子責罵之類的遭遇,突然間無故身死,府中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因這婆子死得太過於蹊蹺,芸寧府上便去衙門裡報了案。
官差到來之後,對這婆子的住處仔細搜查了一番,當場搜出了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經驗證,乃是這死去的婆子親手所寫的遺書。
不過與其說這封書信是遺書,不如說是一封懺悔致歉書更貼切些。
因死去的婆子在這封書信上懺悔言明瞭,芸寧根本就不是府中主母所生之女,而是這婆子與人掉包換來的女嬰。
按這婆子的遺信之言,這婆子在主母生產時鬼迷心竅,收了一戶農家的好處,便將那農戶所生之女與主母生的女兒做了調換。
官府的人不明所以,而芸寧的母親看到這封書信後,卻當場軟倒在地暈死了過去。
只因她生產時,因機緣巧合,的確是在一個農戶家生下的女兒,而在那一日,那農戶之妻也正巧生子。
二人同一日生產,她還曾對這嬤嬤笑言:
兩個女嬰雖是同一日出生,可命運並不相同,她的女兒金尊玉貴,日後定會享盡世間榮華,是那農戶的女兒怎麼都比不得的。
卻不想,那養在農戶家的女嬰才是她的真正女兒。
後經仵作驗明,這婆子的確是自殺而死,並非有人蓄意謀害。
這下子,芸寧不是府中嫡小姐的身份,又間接的得到了證實。
芸寧的母親從昏迷中醒過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去曾經那個農戶家找尋。
可是派去找尋的人到了那農戶家中的時候,那裡早已人去樓空,農戶一家不知到底去了哪裡。
雖然未得到最終的證實,可猜忌的種子一旦在心中埋下,就會不斷瘋狂的生根發芽,直至後來一發不可收拾。
芸寧之母因為這件事情大受打擊,芸寧之父也因此驚怒不已。
芸寧更是好似直接被雷劈中一般,魂魄都快被嚇得蹦出體外了。
芸寧還未從這件事中徹底緩過神來,卻已感受到了父母漸漸地對她越來越冷漠。
芸寧的母親有時候甚至會刻薄的對她說:“我的親生女兒還不知在哪裡受苦,憑什麼你要過得逍遙自在?
如若不是你的父母換走了我的孩子,我的女兒本該金尊玉貴,又怎會漂泊在外,生死不明?你怎的還有臉面繼續安享錦衣玉食?你該替你的親生父母贖罪!”
很快,芸寧在府中的地位,從一個人人追捧的明珠,變成了所有人都避恐不及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