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葉夫人是真的有錢。
水軍的月銀竟然有三兩,身故還有五十兩的撫卹費,別說是百姓們,就是他,也想去應徵了。
這般財大氣粗,不愧是香衣坊的東家。
有了健壯的兵士,葉北承很快帶人日夜操練了起來。
有了出色的木匠,杜嬋音也很快帶人動手做起戰船來。
做戰船的圖紙,是杜嬋音親手繪製的。
她是仿照了現代,那些厲害的軍艦繪製而成的,之後她又針對這個時代的特點,相應地對戰船做出了一些改良。
她共繪製了兩種戰船。
一種體形高大、效能優良,她為它們起名為“福運船,”希望此船能為臨安百姓帶來福運。
福運船長二十二米、寬五米半,分上下兩層,官兵巡守、作戰在上層,划槳手在下層,船上大概可以載官兵和槳手一百多人。
福運船的作戰威力很大,它首尾高大,勢雄力厚,船體結構又十分堅固,作戰時如若高速衝向敵船,能將敵船瞬間撞毀。
另一種船體修長、體積較小,她為它們取名為“魚船。”
魚船長九米,寬一米半,這是一種快速攻擊致敵的戰船,它行駛輕捷,能夠進退自如,作戰時可以衝殺在最前面。
知府馬大人等臨安官員看過圖紙後,均“嘖嘖”稱奇,一時對杜嬋音佩服的五體投地。
隨著官府的不斷徵募,船廠的規模一日比一日增加,水軍的隊伍,也一日比一日龐大。
這些時日,戰船還沒有做好,葉北承帶領的水軍,卻已與水寇交過了無數次手。
因葉北承已經對徵募來的新兵,做過了系統的訓練,新加入的兵士已很是強悍。
所以幾次交手下來,官府的水軍不僅沒有什麼傷亡,還從水寇的手中奪了二十多艘廣船。
知府馬大人等臨安官員,如今每日裡都很興奮。
他們看著杜嬋音帶人不斷地製造戰船,葉北承帶人不停地精練水軍、增強臨安城的防禦力,只覺得天都更藍了,水也更清了,就連天上的日頭,都越來越燦爛了。
在眾人的殷切盼望下,船廠的第一艘福運船順利下水了。
杜嬋音、葉北承與知府馬大人等官員,立刻興致勃勃的登上了船,打算親自感受一下這自己見證、製造的戰船。
葉北承已經帶領水軍,將一些作戰要用到的盔甲、刀劍、弩箭、長矛、長斧、長鉤等兵器運上了船。
知府馬大人也命令府兵,在戰船的四個端角插上戰旗,又在船頭擺上戰鼓,隨後,眾人便激動不已地開動了戰船。
等威武霸氣的福運船,展帆行駛在了凌煙湖上時,兩岸的百姓們,已交耳相傳了此事,並紛紛跑出家門來觀望,一時之間,凌煙湖兩岸鼓掌、歡呼的喜悅之聲不斷。
等戰船行駛到了凌煙湖的開闊處,看到眼前是碧波千里,身側不斷地,有駕著小船劃過的漁民,杜嬋音開心地展開了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