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神奇的是隻是前奏,就讓他們所有人都有一種奇怪的回應。
不由自主的回應。
包括小短身都停下來,愣愣看著韓棄,啊啊叫著。
至於其他人,包括飛弦蘇格蕾在內。
前奏響起,樂曲不錯是不錯,然而配合二民的鼓點,韓棄的鋼琴聲加上鼓點,他們身體隨著節拍居然下意識輕輕晃抖。
奇怪在於他們從來沒聽過這首新式詩歌,甚至連這種型別的都沒聽過。
為什麼身體可以本能的有回應?
可結果二民也是一邊打著鼓,同師父的鋼琴演奏合二為一居然自己也忍不住隨著節拍晃動,甚至因為他是演奏架子鼓的。更加契合。
甚至很有激情的模樣。
但他反而疑惑。
前面就算很多字不認識,但還有一大段躍過去了。
居然,是從後面開始唱的。
他不認識字,卻認識旋律。
——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
是什麼形狀
是否醒來有面包當早餐
再喝碗熱湯
農夫們燒燬土地跟村莊
終於拿起槍
她卻慢慢習慣放棄了抵抗”
——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
是什麼形狀
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蕩
口袋裡有糖
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
在遠方野蠻
而她卻微笑著不知道慌張。”
——
就……不唱了。
瞬間因為音樂和節奏停止而沒法隨著節拍輕輕顫抖的身體,都有點掃興和洩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