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傾國傾城,神秘的紅袖坊主,天下震動5k4,求訂閱)
月色如華,傾瀉而下。
夜色下,紅袖坊被映照得明燦燦一片,伴隨著花香四溢,讓人心曠神怡。
一處僻靜的庭院內,忽然傳來一陣驚歎之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好詩,這是何等詩才!”
新一任花魁顧傾城坐在窗邊,對著銅鏡,顧影自憐,忍不住淚眼朦朧。
她琴棋書畫、刺繡女工樣樣精通,但平生最是喜愛詩歌,這首詩可以說寫到了她的心坎裡!
世人都只看到她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無人能夠看出她內心的苦楚!
女子的過分美麗有時候是一種罪過!
女子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馳,到頭來,卻有人將亡國的原因歸於她們身上!
“美女亡國”之說最早見於《詩經·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說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國,女子有才毀社稷,旨在諷刺周幽王寵幸貌美而好迸讒言的褒姒以至亡國之事。
此後,傾城傾國就成了絕色美女的代名詞。
但在這首《贈花魁》的這首詩裡,詩人極盡誇張之能事,危言聳聽,但絕不是以此來昭示君王,求鑑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傾城傾國的巨大魅力來極言佳人之美。
詩中所言,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完全打破了刻板印象,寫出了一種新氣象!
“這人從未見過我,為何會對我如此情真意切?”顧傾城美眸中滿是驚異。
這首詩情真意切,溢於詩間,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表達的情感十分真摯。
其詩中表現出的讚美極為熱切,短短几句的小詩,“傾城”、“傾國”的字眼二度出現,讚賞推薦美人的主旨非常鮮明。
先言有此絕美之人,再言美人的驚人魅力,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詠三嘆之中掙到了充分的表達,產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撥動了她的心絃。
“這首詩實在太非凡了,以簡勝繁,以虛生實。”花魁顧傾城讚歎連連。
華夏之畫多以墨為顏色,色彩可謂少矣,但單一墨色卻可在鑑賞者的腦海中幻化出繽紛的五彩。
如同儒聖的畫,空白可謂多矣,但那空白處卻可使人想象出無限豐美的境界。
《贈花魁》這首詩只是詠歎了佳人的無雙而不作具體描繪,這就勢必使佳人的形象成為神秘誘人的空白,從而激發起賞詩者對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
一聽到這首詩,在眾人的腦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間最為美妙的女子形象。
而後世的讀詩者,更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歷史知識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質,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絕色佳人來。
在歌詠美女的古詩中,有不少細描實寫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之類。
同時也不乏以側描虛寫取勝的佳篇,如《詩經關雎》,對女子品貌的描寫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濃墨渲染的是男子對她的苦苦思戀、熱烈追求和結合後的歡樂喜悅,以此顯示出女子的美麗可愛。
《贈花魁》顯然也是以這種以虛生實的藝術手法取勝的,但卻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的五言體式也極為精妙!”
顧傾城激動之下,絕美的俏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眼中滿是驚異之色!
這首詩採用了大體整齊的五言體式,這種體式,如今還只在民間的“俚歌俗曲”中流行。
詩人將其引入上層,配以美妙動人的“新聲變曲”,可謂是開創了局面,這對於大乾文人五言詩的萌芽和生長,無疑起了某種催化作用!
“這首詩後面應該還有一句才是,為何戛然而止?”顧傾城霍的一下站了起來!
她一定要親自見見這位千古詩才,向這位大詩人問問清楚,沒有寫完的最後一句究竟是什麼!
此刻,她簡直心癢癢的很,像是抓耳撓腮一般,渴望等待著下文!
“來人,我要親自前往小會請那位楊先生!”
花魁顧傾城正想向著門外走去,忽然一名侍女走了過來,說道:
“小姐,剛剛蕭大家派人通知,那位楊先生已經被蕭大家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