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我並非一個世界的人。”
蕭初月搖搖頭,並不生氣,楊塵已錯過修行的年齡,以後想有成就,難如登天。
“只是,你還沒有告訴我那個問題的答案。”蕭初月深深望了她一眼。
陸馨笑而不語,她當然知道蕭初月嘴裡的那個問題是什麼,可她也不知道答案。
這題超綱了!
陸馨心中雖如此想法,但臉上卻是滿是高深莫測的神情,轉而問道:
“初月,災荒之事,愈演愈烈,若你負責朝廷賑災之事,你會如何處理?”
“我當先殺地方官,安撫災民,再開倉賑災。”蕭初月語氣斬釘截鐵。
“可地方官若是為官清廉,又隸屬蕭家一脈呢?”
蕭初月毫不猶豫道:“在其位,謀其政,地方官再是清廉,辦事不力,也應該以死謝罪,若是我蕭家一脈,那更是罪上加罪!”
“治國當以仁義為本。”
陸馨微微搖頭,嘆了口氣:“殺戮過多,會影響朝廷根基,更會影響到你的修行,你修行止步不前很久了吧。”
“不錯。”
蕭初月點點頭。
她修行止步不前已長達一年之久。
世人都認為她是在厚積薄發,打破天花板,於極限上再破極限。
然而唯有她知曉這只是其中一方面,更多的是因為她還沒有找到自己的道。
“話雖如此,但我並不認為殺戮是錯。”蕭初月話語間滿是堅定:“我大乾以武立國,靠的並非仁義,而是軍隊,是壓倒一切的實力!”
陸馨深深望了她一眼,嘆道:“武道乃立國之道,仁義卻是治國之道,如今天下初定,百國遺民其實都渴望休養生息,天下太平……”
“不要再說了,陸馨。”
蕭初月斥道:“我看你是被那些宣揚仁義的文人大臣所誤,那些人只會誇誇其談,其實於民生社稷毫無用處!”
“只靠殺戮,治標而不治本,治國並非你所想的那般簡單。”
陸馨不想和她爭論,轉過話題道:
“初月,觀這次公子謙處理賑災之事,或許會對你的修行有所裨益。”
蕭初月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乾帝求長生之道,未立太子。
公子謙便是皇長子楊謙,性格純善,崇尚儒家仁義,為人寬仁,她並不認為楊謙能處理好這次的賑災事件。
從這幾日,公子謙忙的閉門不出,都沒來得及看望楊塵,便可見一斑。
“說起來,楊塵與公子謙關係親近,或許我們能從中看出楊塵對於賑災的真實想法。”陸馨忽然望向藏書閣中的少年。
楊謙乃皇后所生,從小與楊塵一塊長大,是皇子中唯一一個對楊塵好的人。
俯視著藏書閣的少年,蕭初月搖頭道:“楊塵能有什麼好的賑災辦法?”
“若有的話,他何必說出‘何不食肉糜’這等愚蠢言論,引得民間爭相嘲諷不說,更惹得災民們群情激奮,現在他算是徹底淪為了笑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幾日來,楊塵也算是名動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