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被困在山坳內的吳軍派了兩千人防守入口,餘眾全部向山林深處探尋出路和水源。
陸抗對此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他所做的最壞打算是在被蜀軍擊潰之後能夠有部分人員從險峻山嶺之間逃走。
至於建業,他現在也不知該如何幫上忙,只能祈禱孫休能夠統領留在國都的文武,上下同心把魏軍阻攔在江北。
在陸抗為了甩開蜀軍的圍追堵截於荊南的山林中艱難周旋時,魏軍已經對東興的西關和東關同時發起了攻擊。
吳軍在東興的防備並不充裕,孫綝秉政期間的胡作非為也嚴重削弱了守邊兵將的戰力,雖然建業向東興派出了五千援軍,但這批人計程車氣與鬥志並不高昂。
因為這五千人基本都是原來從屬於孫綝的部眾,在孫綝被誅殺之後歸降朝廷,雖遭到赦免但依舊為孫休所猜忌。
他讓丁奉把這些人匆匆整編成一營軍隊,十分草率地送往東興堤助戰,想要藉此消耗孫綝舊部的意圖太過明顯。
這支軍隊也知道自己是戴罪之身,此戰若是立功或許還有前途可言,若是戰敗丟失要地,不是死在魏人手中也會被自己人嚴加懲處。
東興堤的戰況異常慘烈,魏軍集結戰船直入大堤內側,掩護步卒架設了浮橋,隨後大軍湧上堤壩,分頭進攻堤壩兩側依山而建的兩座關隘。
諸葛恪當年建立東興堤的主要目的是阻止魏軍沿濡須水將戰船直接開到建業,堤壩本身不是城防,防禦的工事是堤壩兩側的關隘堡壘。
鍾會這一次進攻與上回東興之戰的開幕相當相似,都是先佔據中央的堤壩主體再向兩頭進攻,以此來切斷兩面吳軍的聯絡。
進攻東關和西關的魏軍都有一萬以上的兵力,西關由句安負責主攻,東關則是鍾會親自督陣。
句安有過守衛曲山山城的經驗,對這種依山而建的關隘攻防有特殊的心得。在句安的指揮下,魏軍對西關的進攻進展比東關順利不少。
西關率先告急,從建業趕來的那五千援軍隨即被投入了對西關的增援,魏軍也在這個方向相應增加了兵力,諸葛緒被鍾會派來幫助句安。
隨著增援的吳軍被諸葛緒強勢擊退,西關之內的守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他們的糧食還有剩餘,但箭矢和石塊之類的守城武器卻不夠了。
風雪夜,魏軍在東興大堤及兩側的岸上紮下了龐大的連營。有許儀在出徵前被斬首示眾作為警示,魏軍無人敢再在陣前飲酒,東吳一方這一次也沒有丁奉率領敢死士短兵肉搏創造奇蹟。
三日之後,西關告破。又兩日,東關也被攻陷。
佔領了東西兩關的魏軍放心大膽地拆毀了東興大堤中間一段,讓己方的戰船可以透過。鍾會志得意滿地乘船東進,他知道建業就在前方。
此時吳軍在建業聚集了五萬軍隊,江畔水寨也有一萬餘水師,對比鍾會的大軍稍顯弱勢,但並非沒有一戰之力,他們只是缺一個能夠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統帥。
正是因為遲遲沒有選出可以擔此重任的統帥,所以這支軍隊沒有開赴東興救援。失去了東興大堤作為屏障,建業門戶大開,城中開始出現了小範圍的恐慌。
登基不過數月的孫休被迫穿上了鎧甲,攜刀挽弓騎在馬上去軍營中鼓舞士氣。為其打造盔甲的匠人特意仿造了孫堅和孫策當年穿過的樣式,希望以過去兩代江東尚武之主的形象來激發將士和百姓們奮起抵抗的豪情。
孫休在軍營中展現出器宇軒昂龍驤虎視的一面,但在回到宮中卸下戎裝之後頓時露出了焦慮和不安,他與張布和陸凱商議拖延之計,幾度詢問陸抗何時能抵達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