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遠在楊縣休整完畢,翌日押運糧草上路。
此番從漢中運來的糧草可供大軍一月度支,按照姜維的意思,一半先運往竹溪存放,一半直接運抵前線。
漢軍水師將兩艘受損的戰船留在楊縣水寨內維修,餘部護送空載的兵船和糧船返回漢中,為下一批運輸做準備。
此間雨水已停,但尚未迎來放晴之日,連楊縣到竹溪之間的大路尚且泥濘,更不用說山林之間的小路了。
自告奮勇居於大隊人馬側翼、穿林翻山探路的無當營此時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折磨”。
士兵們捨不得用戰刀砍伐荊棘,同輜重營借了柴刀一路披荊斬棘前進,狼池和孟軻兩人也不例外,下馬和士卒一同步行前進。
源昕和虎賁營的重騎軍們同樣被這糟糕的路況搞得十分難受,重騎軍的戰馬高大健壯,腳蹄比普通的軍馬和驢騾更容易陷入泥坑,他們被迫也下馬步行,重甲都交給後頭的輜重營幫忙馱運。
這種情況下的重騎軍是十分脆弱的,姜遠把他們安排在全軍隊伍的後方,和輜重營運糧隊呆在一起,並讓無前營負責照看。
主道上的打頭探路職責落到了文鴦率領的折衝營身上,姜遠帶著高騁等一眾親隨和他們走在一起。
“將軍,這種山林茂密的地方,騎軍就不好用了。”文鴦對姜遠無奈地搖了搖頭。
“不會一直都是這種地形的,大將軍他們不久前還和吳軍決戰,想必堵水河岸附近有利於馳騁的曠野。”姜遠說。
不過這附近的環境確實有些倒黴,他們的斥候也不熟悉地理,不敢離開大軍太遠,只能在數里之外哨探。
“希望到了竹溪之後,往東的道路能好走一些。”文鴦祈禱道。
“但願如此。”
姜遠心中所想的是,幸好他們保住了楊縣,至少目前西漢水還能為漢軍所用。要是水路完全被吳軍堵截,那之後的運糧才是最大的麻煩。
“停!”文鴦忽然舉起了槍,高聲下令全軍停止前進。
姜遠看到前方的道路上有一隊無當營計程車兵,便讓高騁上去詢問情況。
高騁策馬上前,與那一隊無當營士兵的什長問答了幾句,便把他領回了姜遠和文鴦面前。
“將軍,是右路孟將軍麾下的斥候。”
“有何情況?”姜遠對那人詢問。
“稟告平南將軍,孟將軍在山林中發現吳軍活動痕跡,派我等前來提醒將軍提防埋伏!”
姜遠和文鴦對視了一眼,隨後開啟地圖檢視位置,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此處距離孫據殘部被困的上庸城還有五十餘里,距離竹溪十里,怎麼會有吳軍在這種地方活動?
姜遠又向那人問了所發現敵軍痕跡的規模和特徵,得出的判斷是即便真有這股敵軍存在也只有數百人。
“或許是之前被大將軍擊潰的吳軍之中逃走的散兵遊勇?”文鴦推測道。
姜遠點了點頭,倒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給後隊和輜重營傳令,讓源昕和李膽多加小心。”
小股敵軍,多半不敢主動襲擊他們的隊伍,無前營有龐憲和寧隨在也足以應付突發情況,姜遠主要是擔心遇上敵軍亡命之徒來拼死換他們的糧草和輜重。
這種事在以往作戰時並不是沒有過,任何時候都不能蔑視敵軍的勇氣。
文鴦也把騎軍分成前中後三隊,彼此之間保留一定的間距,以便在遭遇意外時不至於全軍擁堵成一團無法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