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這是姜遠給洛陽城的期限,也是他所能等待的極限。
之所以不直接採取強攻的手段,還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兵力不足。
這是孤注一擲的突襲,拿不下洛陽城此前的一切努力都是零。
姜遠希望能夠讓洛陽自己開啟城門,而不是冒著可能被對方看穿底牌的風險強攻。
古代戰爭的資訊滯後特性是他敢這麼玩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魏軍主力遠離長安、洛陽的當下,失去野戰主動權的曹魏一方在獲取戰場局勢資訊上有著巨大的劣勢。
結合他剛剛率軍以迅雷之勢奪取潼關、打穿弘農,很容易給洛陽的魏國朝廷造成一種長安確實已經淪陷、司馬孚也已經完蛋的假象。
接下來的成敗就看天意了。
如果三天後洛陽仍然拒絕開啟城門,姜遠也要從西城發起強攻,去奪取最後的一絲可能性。
因此這三天裡漢軍並不是在城外乾等,而是在積極進行攻城準備,姜遠和周邊郡縣起事的義軍首領也保持著書信往來。
從南陽郡倒魏義軍首領王柏的回書中姜遠得知,淮南魏軍主力已經調出了一支兵馬火速馳援洛陽,領軍的主將是他們曾經在隴右的老對手陳泰。
陳泰其人沉穩持重但不死板,姜遠在心底將其視作與鄧艾同一級別的強敵。
而且比起鄧艾陳泰在魏國內部人脈更廣聲望更高,在關鍵時刻可以取得鄧艾以命相抵都未必能換得到的支援和資源。
實為漢軍的心腹大患!
不過姜遠雖然擔心陳泰的馳援,卻依舊認為眼前自己的機會更大,只要他先一步進了洛陽城,這一次奔襲就算成功一半。
從王柏回覆書信所提及的情報來看,陳泰的前鋒至少還要十天才可能抵達,如果那些舉旗反魏的烏合之眾們能夠豁出性命沿途阻擊的話,或許還能拖延更久。
雖然姜遠對這些趁亂而起的人懷有一定期待,但他沒有幼稚到把洛陽之戰的勝負寄託在他們身上。
“源昕。”
“將軍,卑職在。”
“今天是最後一日。”姜遠用平靜的語氣對源昕說道,“等到日落時如果洛陽城門仍未開啟,立刻發起攻擊。”
強攻洛陽西城的計劃他們已經提前定好了,雖然在給洛陽方面的通告中說是三日之後攻城,但漢軍實際準備的進攻時間並不是第四天日出而是第三天夜裡。
為了增加得手的勝算,姜遠和源昕商量決定對洛陽採取夜襲。
軍中所有曾經出身虎膽營計程車兵都被召集起來,無論是重騎軍還是輕騎軍或者步卒,全員都換上適合近身搏戰的武裝——半身甲、鋼刀、小盾、弓箭輕弩。
今晚如果洛陽城內魏人的意志沒有被姜遠所營造的聲勢所摧垮,他們就要作為死士給予其最後一擊。
“我會和諸位一起行動的。”姜遠向他們保證道。
作為虎膽營曾經的首領,他決定親自率領這支百餘人的突襲小隊參與對洛陽的夜襲。
他們的目標簡單明確,那就是奪取洛陽西城三座城門中的任意一座,斬關落鎖讓漢軍大隊入城。
源昕出於對姜遠安危的顧慮,對此提出反對的意見,但姜遠告訴他這一仗是否有自己留在軍中坐鎮指揮已經無足輕重。
全軍上下都很清楚他們自身的處境,攻入洛陽奪取最後的勝利,或者折戟城下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