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遠瘋了嗎?”
正在準備撤軍的閻宇接到了姜遠的回覆書信,得知他堅持留在潼關駐守之後,不禁皺眉思索。
夏侯霸、王嗣、傅僉、來忠等人也得知了這個訊息,眾人無不對姜遠的勇氣感到欽佩。
因為他們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撤退之後,何時能重新發起攻勢還是個未知數。
軍中的傷兵數量實在太多了,已經沉重極大拖累了全軍的戰力,而為了漢軍的長遠考慮,他們又不可能在此時放棄這些傷兵。
這一撤也許就要修整好久。
司馬孚也會得到一段安全的時機恢復實力修補城防,甚至魏軍部分主力也可能在此期間從淮南戰場回援。
姜遠守在潼關,便是要切斷魏軍進入關中的通道,讓司馬孚一直保持被孤立包圍的狀態。
即便在潼關他奪取了魏軍留下來的糧食,至多也只能堅持兩三個月,因為漢軍主力目前自身難顧,自然也不可能給他提供後勤補給和援助。
統率這樣一支深入敵後的孤軍,是需要莫大的決心和勇氣的。
“都督,不如再派人去傳令,措辭嚴厲一些,把姜將軍召回來吧。”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夏侯霸,他深知一旦長安這邊的主力開始撤退,姜遠再想撤回來就不容易了。
司馬孚在這種困境之下還能派兵襲擊糧道,足以證明此人有在逆境之中用奇兵的決心和狠勁。
讓姜遠一軍留在潼關,夏侯霸認為是十分危險的。
雖然區區五千人的損失並不會動搖漢軍的根本,但姜遠現在已經不是一般的將領了,如果是一名重號將軍加上五千精銳折在敵後,這將嚴重損害全軍計程車氣和北伐的信心。
“我是想讓他回來啊,可惜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閻宇的回答裡充滿了對姜遠的牢騷之意。
隨後,他態度堅決地對眾將說道:“姜遠一意孤行,違抗本帥的將令,若他在潼關全軍覆沒,也是咎由自取。”
夏侯霸沒有繼續和閻宇爭論,而是在解散軍議之後迅速回到自己軍中,上書成都把此事稟告朝廷的同時也給姜維寫了一封私信。
就算時間來不及,他也想做點什麼。
然而事實上姜遠的打算遠比他們所知曉的更瘋狂。
漢軍從長安撤退之後,姜遠從潼關派出斥候偵查長安的動向,透過連續數日的觀察,基本可以確定司馬孚始終閉守城中絕不外出。
他沒有立刻從潼關出兵突襲洛陽,而是在鄭縣和馮翊之間設了一個陷阱,假裝從馮翊往鄭縣運輸糧食,並埋伏騎兵等候。
三天之後,司馬孚派出城外的那支魏軍上鉤,果然前來奪取漢軍輜重,被姜遠的騎軍蹲守了個正著。
一場激戰過後,姜遠徹底消滅了這支獨狼般的魏軍,清點戰場不過五百餘具屍體,其中兩百是騎軍。
就是這樣一支微不足道的小部隊,卻逼得閻宇十萬人馬暫時撤圍後退,戰場之瞬息萬變難以預測可見一斑。
姜遠的這一場漂亮的陷阱伏擊也讓長安城中稍微放鬆了片刻的司馬孚再度神經緊繃,他開始懷疑漢軍的撤退是某種誘敵的策略,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堅決不出長安的念頭。
這也正是姜遠想要的結果,他保守估計司馬孚大概還有一萬人馬可用,只要這批魏軍不離開長安,他的後背就是絕對安全的。
突襲洛陽,某種意義上是有進無退的,為了保證自己手裡有足夠的力量,姜遠幾乎不可能在潼關留下多少強大的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