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遠行軍至關城,守將吳盛、高翊已經整頓好關城留駐軍兩千人,二將同至姜遠營中商議復奪白水之事。
吳盛乃前車騎將軍吳懿次子,其兄壯年而亡,襲封濟陽侯之爵位,領安國將軍之職。高翊為武侯北伐時大將高翔之孫,襲玄鄉侯爵位,現為關城護軍。
“吳將軍,高將軍,前者陽安關副督蔣舒前來調糧,兩位將軍可有見過他?”姜遠與二人見禮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想弄清楚蔣舒的去向。
吳盛與高翊對視一眼,皆露出疑惑之色。
“蔣將軍不是已經回陽安關去了嗎?”吳盛不解地問道。
這人果然跑了……
姜遠對二人搖了搖頭:“我領軍從陽安關趕來時,蔣舒還沒有回到陽安關,此人深知陽安關防禦佈置,下落不明著實令人擔憂。”
高翊心直口快地問道:“姜將軍難道是懷疑蔣將軍會去投降魏軍?”
“在陽安關禦敵時,蔣舒便屢次表現出與我以及傅將軍不合之狀。本來若是我和傅將軍俱在陽安關,也不怕他暗藏禍心,可現在……”
吳盛道:“姜將軍對蔣舒只是懷疑而已,但白水關失陷已是事實。我等身為守將,若不能救援劍閣萬死難贖。”
姜遠微微眯起眼睛,冷靜地吐出一句:“鄧艾未必會攻取劍閣。”
“敵軍的目標顯然是奔襲成都,不攻劍閣難道要從巴郡繞路嗎?”
“劍閣至白水之間,有小道可通江油。”姜遠伸手在地圖上畫出大致的路線,又說道:“奪取江油之後,彼可經涪江直至涪城,過綿竹和雒縣之後就是成都了。”
吳盛和高翊皆微微皺眉,似乎不是很相信姜遠的判斷。
“姜將軍可有根據?”
“敵兵輕裝疾行,且以騎兵為主,不具備太強的攻城能力。鄧艾深知變通,不會在劍閣雄關浪費時間,奪取江油獲得輜重是最好的選擇。從涪江南下也比穿過劍閣走山路更容易。”
“那我軍應當……”
“銜尾追擊,越過白水關之後向江油方向追蹤索敵,爭取把敵軍消滅在江油城下。”姜遠說道。
高翊問:“據報敵軍有一萬五千人,我們與姜將軍加起來不過七千,這樣的兵力差距可以打勝嗎?”
“敵軍之中六成以上是羌人,戰意鬥志薄弱,說白了只是僕從傀儡。只要擊敗魏軍、斬殺其首腦,就可使之瓦解。”
吳、高二人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姜遠的決定。
三人合軍一處自關城出發,向白水關急行軍。
考慮到鄧艾或許會留下斷後的兵馬在白水關阻擊,為防被耽誤太長時間,姜遠命狼池和孟牁兩部以鉗形攻勢從側面包抄白水關,準備利用無當飛軍突破山地直抵關後。
然而當行軍抵達白水關前時,他才發現自己的擔憂實屬多餘,鄧艾不但沒有留下兵馬依靠白水關阻擊,甚至還放了把火把關上的城樓、瞭望塔之類的城防設施給燒燬了。
這是破釜沉舟,完全不顧後背的意思嗎?
姜遠策馬從燒得漆黑的白水關門洞下透過,與等候在關後的狼池、孟牁二將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