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從鍾堤歸來的中軍一萬人抵達成都,姜遠終於見到了自西羌取糧時便與之分別的義父姜維。
姜維帶著諸將視察了無當飛軍的軍營,在瞭解軍中各項情況之後,眾人紛紛讚賞了姜遠這一次獨立處置退兵的表現。
夏侯霸和廖化都知道西羌一帶的地勢艱險難行,在前有堵截後有追擊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全軍成建制退回陰平,這裡頭或許有運氣的成分在,但絕不是隻憑運氣就能做到的。
在一眾老資歷的漢軍前輩將領們面前,姜遠也不敢太翹尾巴,謙虛地表示這一次退軍是軍中將士們齊心勠力的功勞。
隨後姜維帶領眾將一同前往成都接受天子的召見,朝廷上下對洮西大捷的戰果普遍欣喜歡悅。
劉禪本人更是連日拿著捷報的奏表愛不釋手,畢竟這是他即位以來北伐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大勝。
為彰顯賞罰分明,他已經讓朝臣儘速擬定對參與此戰的漢軍將士們的論功行賞,身為漢軍統帥的姜維當仁不讓地排在第一位。
姜維由衛將軍之位進封為大將軍,終於在名分和實權上都做到了漢軍最高軍事統帥,也使得他以衛將軍身份指揮比自己更高一階車騎將軍夏侯霸出征這種奇怪的現象得以終止。
夏侯霸仍維持車騎將軍之位,沒有得到任何的益封,這一點看起來有些奇怪,因為自吳班亡故之後季漢的驃騎將軍之位一直空缺著。
或許是考慮到漢軍目前沒有拿的出手的成建制騎軍,又或許是考慮到給夏侯霸進位驃騎將軍之後,又要多出一個車騎將軍之位供一眾將領覬覦競爭多生事端,所以索性維持了原樣。
在漢朝的武將體系中,大將軍、驃騎車騎與衛將軍四個中央高階武官是位比三公極其尊榮的,擔任者不是功勳卓著就是權勢過人的外戚,朝廷在授予這四個官職的時候自然要謹慎考量擇人而任。
姜維的升遷導致衛將軍一職成了新空出的位置,不過這一次的封賞詔書中同樣沒有提到有哪一位將軍得以被加拜為衛將軍。
衛將軍之位和驃騎將軍一樣成了一個空懸待定的缺位,有目光老辣之人私下猜測,天子是準備把衛將軍這個位置留給武侯之子軍師中郎將諸葛瞻。
此次北伐中漢軍的三號人物張翼也被姜維舉薦,加拜為鎮南大將軍。
姜遠原本以為四徵的名次高於四鎮,但似乎在漢末時代並非完全如此,有的人從徵升遷到鎮,也有的人從鎮升遷到徵,似乎全憑天子和朝廷的決定。
不過四徵四鎮高於四平四安這是可以肯定的,他也懶得去想這些令人頭疼的官職高低問題,反正有資格上朝列班的那些人自己知道該站什麼位置,這些細節和自己一個還沒有資格日常參加上朝的討逆護軍沒有關係……
姜遠跟著一眾漢軍將領跪在朝堂上聽候宣賞功勞,胡思亂想之際不知不覺跳過了許多名號,等到黃門驟然唸到他的名字時才如夢方醒。
“無當飛軍統領、討逆護軍兼參虎步軍幕府軍事姜遠,輔佐大將軍姜維北伐討賊,統率猛士,忠勤王事。能謀善斷,誘敵於狄道;奮身敢戰,破虜於洮西。聯結羌氐,涼州喪膽。堅守枹罕,進退有度……”
姜遠額頭冒汗,雖然封賞詔書內多有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是常理,方才聽黃門宣讀別人的功勞時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輪到自己時總覺得這些話有過譽之嫌,吹得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特進姜遠為討逆將軍,行護軍事。賜金十斤、銀百斤、錢兩百萬,錦二十匹。”
從雜號護軍正式加拜為雜號將軍,算是個不大不小的進步,姜遠微微鬆了口氣,比起之前那一段有些用力過度的溢美之詞,這個升遷倒還算中規中矩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