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罕城中隱隱升起的煙霧被值守的魏軍發覺,隨後報告給了此地領軍的太守楊欣。
“莫非是敵軍在城中失火?不如此時攻之。”副將提議道。
楊欣謹慎地抬手製止道:“不可,我軍就在此地駐紮,等王刺史到。”
副將又說:“不如遣人抵近城下打探蜀軍虛實,若真是失火忙亂,我軍在此乾等白白錯失良機。”
“眼下軍中缺乏攻城重器,枹罕城堅固難下,敵軍必是使詐引我等前去。”楊欣經過一番思慮之後,仍然決定對枹罕城發生的事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副將表面上不敢違抗太守的意思,但離開楊欣的軍帳之後還是派了幾名心腹抵近城下觀察蜀軍的動向。
那幾名魏軍潛至城下之後發現城頭上只有火把不見守軍,於是貼在城牆下聽了半天,發現城內一片寂靜。
領頭的魏軍壯著膽子拿出繩索,第一個攀上了枹罕城的城頭。
其餘幾名魏軍在底下等了片刻,收到上頭搖晃繩索以示安全的訊號之後也一個接一個爬了上去。
眾人站在空無一人的城道上向城內眺望,只見城中谷倉一帶火光閃動,煙霧正是從那個地方騰起來的。
“速速回報將軍和太守,蜀軍已經棄城遁走!”領頭的魏軍探子吩咐一名手下回去報信,自己則帶著其他人走下城道從內部開啟東城門。
楊欣接到訊息之後將信將疑,隨後派了兩個百人隊試探著從探子們開啟的東門入城。
進城的魏軍們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巷戰的陣形,以巨盾圍在四周形成烏龜殼般的防禦,射手們舉著弓弩聚在中間警惕著四方,整個陣形移動得十分緩慢。
沉寂的城中只有遠處穀倉燃燒隱隱傳來的噼啪之聲,忽然之間所有人聽到“嗖”一聲異響,一支弩箭紮在了側面的木屋牆上。
舉盾的魏軍們立刻彼此靠緊,把盾牌組成密不透風的盾牆。
盾陣中的百夫長最先明白過來,用劍柄敲了一下走火的那名弩手的頭盔,下令讓盾兵們放鬆。
穀倉的火勢此時已經快要自行燃盡了,魏軍在與空氣鬥智鬥勇了一番之後終於開始大膽地散開搜尋,很快便證實了枹罕是一座空城。
楊欣只派了少量人馬佔領城樓拔掉蜀軍留下的軍旗,隨後興奮難抑地率領主力向南追趕。
他認定姜遠一定是覺得孤城難守,所以趁夜棄城往南去了。只要南面的軍隊能夠擋住一時,自己趕到前後夾擊自然可以輕鬆獲勝。
魏軍往南追趕了一夜,到破曉時抵達了南邊自軍在要道上建立的營寨。
守寨的魏將對楊欣親自到來十分意外,被問起蜀軍的動向時更是一頭霧水——蜀軍不是被太守你困在枹罕城中嗎?
見南邊沒有戰事,楊欣一時間也有點傻眼了,東南兩面都被自己擋住,難道蜀軍是往西或者往北?
北邊是金城郡,但姜遠之前已經玩過一把突然北上,那時候姜維的大軍還在狄道城圍困王經並與陳泰鄧艾對峙,現在枹罕城的這支蜀軍已成孤軍,往北是自尋死路絕不可能。
楊欣判斷,枹罕城的蜀軍一定是往西進入羌氐的領地了,敵將此舉是想從羌氐繞路撤回沓中。
“太守,那我們追嗎?”魏軍的將領詢問道。
魏軍和羌氐的關係一直以來都稱不上和睦,過去也曾多次兵戎相見,雖然羌王姚柯回名義上已經歸順大魏,但西羌一帶基本上還是維持著蠻夷自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