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之上,孤懸的狄道城周圍被蜀軍龐大的軍勢圍住,密密麻麻的小旗充滿了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圍在沙盤邊上的魏軍將帥們神情凝重,不少人搖頭嘆息一籌莫展。
陳泰想要增援王經,但眾人都對此時進軍感到不安。
“諸位將軍,朝廷對我等寄予厚望,命我們救援退敵。我身為雍涼都督,也肩負守土之責。如今敵軍勢大,請諸公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同德共退蜀兵。”陳泰察覺到帳中士氣低沉,想要用家國大義、為將之責來喚起諸將的鬥志。
眾人彼此相望,最終由鄧艾出聲道:“王經的精銳之眾在洮西大敗,我軍以匆促集合的新兵弱旅繼敗軍之後,士氣軍威一蹶不振,難以阻擋趁勝之敵。古人說,被蝮蛇咬到了手,壯士就斬下自己的手腕。這是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的道理。”
“孫子兵法有言,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如今蜀軍銳氣正盛,正是不可迎擊之兵。狄道城比起隴東諸地,孰輕孰重諸公自明,此乃不可守之地。我等奉命救援隴西,但更重要的是防止蜀軍進一步擴大戰果,一旦進軍交戰不利,把這裡的人馬也搭進去,那我大魏就會有亡國之危。都督身負雍涼重任,還望三思而行。”
鄧艾引用兵書中的理論,試圖勸諫陳泰放棄救援狄道城的念頭。
魏營中的諸將也頻頻點頭,眾人都認為鄧艾說的有道理。
陳泰沉下心思慮良久,最終開口道:“鄧將軍所說的話有道理,按照常理,我們確實應該等待姜維兵馬的銳氣消耗之後再圖進軍。但眼下的局勢卻非比尋常,狄道城一旦被姜維拿下,我軍會處於極大的被動之中。”
他用馬鞭指向了沙盤中的櫟陽:“此地乃我軍在隴右的糧倉,王經大敗之後糧草還來不及轉移,姜維攻下狄道之後很快會派兵取此地之糧以充軍實。蜀軍遠來,所患唯有糧草。姜維取了櫟陽之糧,就能長期在我國境內駐紮下來,到時候隴西、南安、天水和廣魏四郡將成為我軍與蜀軍對峙的前線,百姓人心離散,兵員難以就地補充,長此以往才是我大魏的亡國之危。”
鄧艾、胡奮、王秘等人聽到這番話都變了臉色,他們的目光聚集到陳泰所指的櫟陽糧倉,這才意識到姜維進攻狄道不是無意義的昏招,而是有更大的野心。
“王經在洮西戰敗損失了大量的精銳,但他還有一萬殘軍,狄道城堅固無比,且有哀兵必勝的說法。我相信活下來的人一定堅守狄道城,只要我們能給他們一絲希望。”陳泰肯定地說道,“我知道諸位都對和銳氣正盛的蜀軍交戰心懷憂懼,但想要解狄道城之圍並非一定要與敵軍決戰於曠野。”
鄧艾問道:“不與蜀軍決戰,都督打算如何退敵?”
“這裡。”陳泰指向了狄道城東南面的山地,“我軍只要進至此處,在山上安營紮寨,多設旗鼓烽火,便可讓狄道城中的將士們知道救兵到了。”
“據險守山,以擋蜀兵。”鄧艾立刻明白了陳泰的意思,“都督是想進兵至此,與狄道城形成犄角聲援之勢,既可以振作王經殘部計程車氣,堅定其守城決心,也能令姜維有所忌憚,不能全力攻打狄道城。”
胡奮聽鄧艾這麼一說也理解了,忍不住稱讚道:“好招,妙招。”
陳泰堅持救援狄道的舉動終於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上邽城外的魏軍開始做開拔的準備,他們攜帶了大量的木材準備在狄道城東南面的山地上修建營壘。
統一了全軍上下的思想之後,進軍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但陳泰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如何選擇增援的路線。
去年他曾採取迂迴長城的方法避開了姜維設在隴道上的伏兵,但這一次時間緊迫,如果王經在狄道城遲遲見不到援軍,也許城中計程車氣會再度迎來洮西決戰後期那樣的崩潰。
沒有時間繞路,陳泰只能選擇從襄武一帶的近路進行增援,如何應對蜀軍設定在路上的伏兵成為了新的難題……
……
洮水東岸,漢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