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主動向文欽拉攏示好,並在兩人交談時裝作不經意間露出對司馬師專權的不滿,果然得到了文欽的認同。隨後兩人漸漸走近,並開始計劃起兵討伐司馬師。
但計劃從一開始就有了分歧——毋丘儉驚訝地發現,文欽雖然和自己一樣想把司馬師解決掉,但他竟然傾向於藉助東吳的力量。
文欽認為僅靠淮南計程車兵難以戰勝司馬師控制的中央魏軍,而且對他來說有恩的曹操、曹爽都已經不在了,後面那些姓曹的八竿子打不著,只要不是司馬家掌權誰做皇帝都無所謂。況且,他覺得自己和毋丘儉如果能以淮南重鎮為投名狀,必然會受到東吳的厚待。
但毋丘儉是堅決不能接受引外賊入寇對付司馬師這種荒唐計策的,他嚴肅地向文欽申明,自己是要為大魏除掉國賊,不是要當賣國求榮的小人。
不過,他在強硬表態的同時也和文欽說明白了——如果文欽覺得跟隨自己起兵沒有前途,想要謀一條生路,那自行去投靠東吳便是,這一次他不阻攔。但淮南的每一寸土地,他絕不會拱手讓給吳人。
談話時文欽的兩個兒子,文鴦和文虎也在場。兩個年僅十七歲的年輕人神情緊張,甚至擔心毋丘儉暗藏殺機,只要父親說出自己想要投靠東吳,立刻就會有埋伏的刀斧手衝出來將他們父子誅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文欽最終竟然沒有選擇逃走,而是答應留下來和毋丘儉一起討伐司馬師。不過,他隨後抱歉地告訴毋丘儉,之前自己已經擅自與東吳方面接觸了,吳人提前知曉淮南將有變故,也許會趁機入寇。
毋丘儉不打算降吳,所以文欽提前接觸東吳等若洩露了他們的機密,但他並沒有因此責怪文欽,而是決定儘快起事。
在準備起兵的同時,毋丘儉把自己的四個兒子送往東吳作為人質,假意討好吳主孫亮。這既是緩兵之計,也是想要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
為了增加成事的把握,在起兵之前,毋丘儉分別給他認為是曹魏忠臣的三個人寫了信,邀請他們相應自己一同討伐司馬師。
毋丘儉的第一封信送給了郭淮,但信還未到,郭淮已經病逝。信使輾轉把信交給了繼任徵西將軍的陳泰,但陳泰念及蜀軍對西北虎視耽耽,不敢於此時掀起內戰,故而無視了毋丘儉的求助。
另外兩封信分別送給了鎮守荊襄的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此二人分別控制著淮南軍團西面的荊州軍團以及北面山東一帶的魏軍,若能得他們響應一同勤王,則勝算已有七成。
然而事與願違,諸葛誕與鄧艾斬殺使者,把書信和毋丘儉的叛意上報給了洛陽。
剛剛進入魏都洛陽的姜遠和姜志兩兄弟,在街上便見到了宣佈毋丘儉為叛賊的佈告檄文。
“淮南二叛”四個字在姜遠的腦海中冒了出來,他暗暗在心中懊悔,書到用時方恨少,要是早就知道毋丘儉起兵的具體時間,正好可以給魏國來一個兩頭開花。
毋丘儉起兵太倉促了,司馬師這邊平叛也很急,姜遠覺得若他們只是把訊息傳回漢中報告給姜維再出兵,一來一去戰機早就錯過了。
他當機立斷,一面透過潛伏在魏國境內的細作把叛情回傳,一面打算趕赴淮南插上一手。
不求能幫毋丘儉戰勝司馬師的圍剿,只求能幫淮南叛軍續上十天半個月命。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