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漢軍軍制,一校為千人,陰平橋頭駐有虎步軍兩校、無當飛軍三校,此時兩邊都各留下一校人負責善後,集結了三千兵力先行離營開拔,先行計程車兵每人自帶可供七日之用的軍糧。
張嶷帶著姜遠找到虎步軍的俞廣,就進軍路線一事進行商討,順便也將方才與姜遠議定的統一指揮一事向俞廣申明。
俞廣對全軍統一聽從張嶷指揮沒有異議,此時主動提出應當沿姜維大軍所走過的老路,經沓中至隴西再到南安,理由是這條路線如今尚且完全在漢軍掌握之中,可以大膽放心地輕裝疾行而不用擔心遭到突襲。
但張嶷卻對此有不同的見解,他指出走這條路線固然安全,但要多繞接近兩百里的路程,如果要按照姜維的要求於五日內抵達,則必然會導致士兵將大量體力消耗在行軍途中,這對一支馬上要被投入到戰鬥的軍隊而言是應該避免的。
俞廣聽罷,未立刻贊同也未提出反對,而是虛心向張嶷請教:“不知張將軍以為我軍該如何進軍?”
“徑直翻越北部山地,兵分奪路沿山間小路快速行進,最後於南安郡東南部集結。”張嶷說出了自己的方案。
姜遠一聽就明白了,這是一套極具無當飛軍風格的作戰方式——不走尋常大路,翻越被一般軍隊視為無法通行的崇山峻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恍然間他想起了不久之前自己和阿志率領虎膽營一什保護郭循北逃時和無當飛軍一支百人隊的交手,連景谷道那種險冠天下的山地無當飛軍都走過來了,陰平北面的山嶺似乎確實算不得什麼。
只是不知道虎步軍能否跟上無當飛軍的腳步呢……姜遠對此感到猶豫。
“姜參軍似乎有話要說?”張嶷沒有獨斷地下令,而是希望儘可能聽取俞廣和姜遠這兩位虎步軍領軍者的意見。
雖然他方才剛剛用相對嚴厲的態度要求姜遠保證了之後的作戰中兩軍令出如一,但這並不代表他打算用自己的軍階來壓倒虎步軍一方的意見。
張嶷戎馬多年,深知兩軍合進,互相做到知己知彼也非常重要。
“張將軍,翻越北部山嶺對無當飛軍來說可能不是太困難,但請張將軍考慮一下重步兵人數近半的虎步軍。”姜遠提醒道。
虎步軍自諸葛亮北伐時代開始便一直在蜀漢軍隊裡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最興盛時全軍總人數一度達到兩萬,並且長期被作為可靠的重步兵軍團來使用。
可以說當年正是因為這支重步兵軍團的存在,才使得漢軍在關中平原面對曹魏強大的騎軍時不至於陷入過於難堪的被動局面。
以步制騎,便是諸葛丞相針對沒有優良產馬地的蜀漢軍隊對抗曹魏騎軍這一難題所交出的答卷。
時過境遷,經過諸葛亮自二伐以來堅持不懈的精兵簡政以及蔣琬、費禕時代長期的休兵養民,虎步軍的總人數雖銳減至如今的五千人,但其中依舊維持了相當規模重步兵。
此時俞廣麾下這兩千人中,便有過半計程車卒是重步兵,這些配有厚重鐵甲、攜帶長度超常規的長槍武器計程車兵平時行軍已經非常吃力,更不用說翻山越嶺了。
何況,除了標配的鐵甲和長槍,其中不少人還必須額外攜帶用於結陣的大型盾牌以及應付同類重甲步軍的各種打擊型鈍器。
面對姜遠提出的問題,張嶷陷入了沉思,他計劃中的進軍路線顯然會給虎步軍帶來很大的麻煩,如何才能讓這支厚重的軍隊能夠跟上無當飛軍的步伐呢?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