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的軍隊秘密調動雲集沓中之時,剛剛跑到上邽城不久的郭循總算聯絡上了當地的魏國官員,隨後被專人護送前往天水郡的治所冀縣,在冀縣他見到了天水太守王頎。
聽聞郭循行刺蜀大將軍費禕,且姜維有意歸降,王頎第一反應是面前這人是蜀軍派來的細作,並不怎麼相信。
但先前上邽的官員行事縝密,早已查清了郭循的身份,此時便向王頎進言稱:“太守,邊境探得訊息,蜀中已經發喪,費禕確實死了。”
郭循道:“我親手於歲首大會之時將其刺殺,姜維秘遣心腹之人護送我從蜀中逃離,歷經千難萬險才來到此地,王太守難道不信?”
王頎捏著鬍鬚思慮道:“姜維多謀,其中莫非有詐?此事須稟報長安郭都督、陳刺史方可定奪。”
“此去長安路途遙遠,一來一回若貽誤戰機,豈不是白白損失了一份唾手可得的功勞?”郭循不甘心地勸道,“王太守,費禕新亡,蜀人忙於發喪後事,此時正是迎姜維歸來的大好時機!”
面對郭循所說的大功,王頎的心中逐漸開始動搖,但卻仍不能下定決心。
郭循正打算再向王頎進言,忽然瞥見一人從側面走來,朗聲說道:“王太守不可輕信姜維,當年大司馬曹休為吳將周舫使詐降之計所欺,最終大軍兵敗石亭損失慘重,此事足以引為前車之鑑。”
郭循朝那人看去,見來者年長於己其貌不揚,但眉眼間有行伍肅殺之氣,於是謹慎地問道:“足下是……”
王頎一面行禮一面向郭循介紹道:“此乃關內侯、討寇將軍鄧艾鄧士載將軍,現如今在為天水軍指教屯田之法。”
“指教不敢當,不過是傳授一些積累的經驗罷了。”鄧艾隨和一笑。
郭循趕緊向其行禮,雖是初次謀面,但他對鄧艾之名早有聽聞。在這樣一位從戎已久的宿將面前,無論是郭循還是王頎都沒有資格妄談軍事。
“鄧將軍覺得姜維是詐降?可是若無此人相助,我根本不可能行刺費禕後還能安然逃脫。”郭循對鄧艾闡述自己心中的想法,“況且姜維本就是魏人,其人出身天水冀縣,此地正是他的老家……”
王頎也覺得此言有理,不由得微微點頭,但鄧艾的神色看起來卻不為所動。
“既然你已經行刺費禕,不如前往長安面見郭都督和陳刺史,他們也好將你的功績表奏朝廷。”鄧艾對郭循建議道,“至於姜維歸降之意是真是假,且再看看也不遲。他既然有本事護送你歸來,若真的有意來降,那麼應當會自己過來的,出兵接應大可不必。”
郭循被鄧艾一席話說得無法反駁,一旁的太守王頎也表示自己愛莫能助。
離開冀縣治所,郭循對接下來何去何從有些猶豫不決。有鄧艾剛才在王頎面前說的那一番話,天水郡想必是不會發兵前去接應姜維了,或許自己此時最好的做法是聽鄧艾的建議前往長安見關中都督郭淮和雍州刺史陳泰。
不過……這樣一來就肯定要對姜維負約了。
郭循咬了咬牙,他倒也不是那種把信守承諾看得比生死還重的道德楷模,只是一想到要與“招降敵國大將”這樣的大功勞失之交臂,心中便覺得十分可惜。
“郭大人。”一旁陪同郭循前來冀縣的上邽官吏早就看出了郭循內心煩惱,此時主動上前來說道:“天水郡不成,郭大人還可以去隴西或金城郡試試。”
郭循聽罷,心中希望死灰復燃,隨即離開冀縣趕往隴西郡。
等著吧,鄧艾,你不敢要的功勳,我便與別人共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