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進入四g兵器庫以後,他看那個陸面武器兵器標牌以後,又看到一排排的陸面武器以後,華正就想到這四g兵器庫裡,應該分成了三個等級,那就是陸海空,由陸到海上再到空中,也是陸海空佔全了。
華正也由此想到,一旦進化到四g級別,那它的進化程序會發生一個轉變,並不是由上下六重分級了,應該劃分為三個程序了,應該是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程序進化了,每個層次都會被劃分成四重,就是上一重到上四重為一個級別,中一重到中四重為一個級別,上一重到上四重為一個級別,級別被縮小,難度肯定會增加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林博士,還是我給大家來講解吧,我很喜歡這個過程,這也是對我自己一個促進,也是與大家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來到空中武器區域,映入大家眼簾的當然都是軍用飛機類,這裡存放的軍用飛機,真是全之又全,什麼種類都有,從軍用飛機產生之初的機型,到現在最先進的機型都有,可以說是軍用飛機的博物館,比那還要齊全。
華正很興奮,也是主動向林博士要求,林博士正想開口,沒想到華正主動要求了,那自然也很高興。
“華正同學,那就辛苦你了。”
“林博士,您太客氣了,我這也是魯班門前耍大刀,搬門弄斧啊。
同學們,軍用飛機包括殲擊機、 強擊機、 轟炸機、 偵察機等。
其中殲擊機又稱戰鬥機,二戰時期稱驅逐機,是軍用飛機的一種。相對於戰略空軍的轟炸機,戰鬥機是指戰術空軍的機種。
殲擊機早期分為制空和截擊兩種主力機型,後來不再有專用截擊機,制空截擊機通常中低空機動性好,裝備中近程空對空,透過中距空中格鬥,近距離纏鬥擊落敵機以獲得空中優勢,或為己方軍用飛機護航,要求高空高速效能,主要用於空中格鬥,爭制空權,攔截敵方轟炸機群。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飛機首先用於戰,殲擊機場上空指引炮兵射擊、偵察和轟炸。隨後就出現用飛機來阻撓敵機執行上述任務的戰鬥行動,形成空中的對抗。開始時只是後座的射擊員用手槍、步槍和機槍在空中相互射擊。
早期的噴氣式殲擊機是在飛機上安裝機槍來進行空中戰鬥的,第五代殲擊機最大飛行時速達300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20千米,最大航程不帶副油箱2000千米以上,帶油箱時可達5000千米以上。機上還帶有先進的電子對抗裝置。主要用來殲滅空中敵機和其他空襲兵,其特點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機動性好。
殲擊機軍用機種)現今戰鬥機為了獲得優異的空中格鬥能力,在效能、外形、動力裝置、機載裝置、武器配備和火控系統等方面有一些新的改進的特點。
突出中、低空跨音速機動性,在音速附近穩定 轉彎率可達18度秒,瞬時轉彎率達75度秒;飛機在9000米高度上,速度從馬赫數0.9增加到馬赫數1.6所需時間為5060秒。海平面最大升率達300米秒;靜升限米左右。
能在低空作超時速飛行;高空最大飛行馬赫數在2左右;最小飛行速度為200公里時;最大飛行迎角可達60°;低空作戰半徑約500600公里;飛機起飛、著陸滑跑距離小於1000米;飛機最大過載可達9g。
現代殲擊機普遍裝有口徑20毫米以上的 航空機關炮,同時攜帶多枚 雷達制導的中距攔射和紅外跟蹤的近距格鬥。也可攜帶23噸航空包括近距格鬥、命中率很高的鐳射制導等)或其他對地攻擊武器。
飛機上裝有用數字計算機控制的 航空火力控制系統,它由有下視能力的脈衝多普勒雷達、 慣性導航系統、大氣資料計算機等組成,可與 通訊導航識別綜合系統和電子對抗系統交聯。 駕駛員透過平視顯示器、下視儀和多功能顯示器獲得敵我機引數的資訊,控制和管理、機炮、火箭和的瞄準、發射和投放。火控系統的操縱是安裝在駕駛杆和油門手柄上,便於駕駛員將飛機駕駛和空戰合為一體。
由於傳遞資訊的裝置較多,資訊量大,為減少電纜數量和資訊傳遞差錯,採用多路傳輸資料匯流排。”
其實這些知識很是枯燥乏味的,幾乎都是一些資料,一些術語,大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要是平時聽起來也是雲裡霧裡,還會有些犯困呢。
而現在親眼所見這些軍用飛機,又有華正的詳細解說,那就更加加深了大家的印象,讓大家對這飛機產生了親切感,也對那些製造飛機的技術人員產生了崇敬之情,真心佩服他們的發明創造的能力,不是這些技術人員接力賽式的不斷創新,哪有這麼高階的空中武器呢。
一個國家的空中能力,一個國家的軍用飛機的技術強度,那就是看你生產飛機有多少,就是看你的高階技術有多強,你最先進的軍用飛機達到了世界幾流水平,有沒有領先世界水平呢等等。
“林博士,我得冒昧地問您一句,您現在能不能操控這裡面的軍用飛機?”
華正在解說之中突然問的,新生們都沒有注意到,因為大家都聽的入迷了,津津有味的呢,哪想到華正突然發問。
不過,華正問的問題,那也是大家想知道的問題。
因為,這位林博士一直很神秘,也是時刻都在教育大家,大道理說了一籮筐都不止,是個能白話的主。
既然你這麼能白話,那你總得有兩把刷子吧,你自己得有點水平吧。
喜歡高技天下請大家收藏:()高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