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來講,打仗就是死人,就是消耗。
李世民也不想打仗,而且還好大喜功。
他想成就千古一帝,但是他卻是在消耗大唐整體國力。
這個時候突厥已經被打成弟弟,大唐鐵騎那可不是蓋的。
之前李秀寧活著的時候,鎮守邊疆的是娘子軍。
但是隨著李秀寧死了之後,娘子軍就被李世民的天策軍收攏。
在邊疆位置,依舊存在二十萬大軍。
哪怕是擁有二十萬大軍,但是戰線卻是很長。
保護住了頭,就很難保護尾巴。
一直以來,突厥都是騎兵到處浪,誰知道會突然殺到什麼地方。
防不勝防,因此每個地方都有軍隊守護。
“老李,你別以為是虧本,其實你是賺到了,你想,仔細想想,我們用大唐的價格賣到草原,他們這些牧民肯定會感恩戴德。
因為他們花費的價格要是大唐鹽價好幾倍,甚至是十幾倍。
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他們草原東西運輸到大唐內部也是幾十倍價格,不如就由官方統一配送。
私人商隊因為人數少,被附近強盜打劫,人力物力都是極大的浪費,官方配送這可是一舉多得。”
王猛南為了勸說李世民放棄商隊,可是廢了不少口水。
不管大唐實行不實行商隊統一規劃,但只要勸說老李家別幹商隊,那就是王猛南出主意了。
長途跋涉,行走幾萬裡,還要擔心受怕,擔心土匪,突厥搶掠。
賺的錢雖然翻倍,但是各路關卡,其實也賺不到多少錢。
風險大,賺錢少,這就是小商隊的命運。
說好聽一點他們叫做商隊,說不好聽一點就叫做快遞員。
王猛南並不是鄙視快遞員,他是真心覺得小規模的快遞沒啥太大作用。
其實在長安也可以發財。
煤礦,養殖場,再加上琉璃。
到時候在整果汁,蠟燭等方面改革。
不說遠的,長安附近得百姓絕對是衣食無憂。
剛剛經過戰亂之後,人口銳減,經濟蕭條。
整天守著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想百姓能人人有飯吃,有衣服穿,那才是真的白日做夢。
所以想要改變,那就必須要從根子改變。
地一部分人去種植,剩下一部人可以去運輸,也可以進入工坊選擇製造。
再把製造出來的東西拿出去售賣,百姓日常生活豐富,異族也擁有了大唐東西,可以養活一家人。
李世民早就把草原研究透透的,聽到王猛南要他收羊毛,便產生了興趣:“可為什麼你要我去購買羊毛,難道這羊毛有什麼好處嗎?”
王猛南道:“羊毛可以進行加工,製作出羊毛衫,這可是非常暖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