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一汪天海傾瀉而下,黑暗如薪柴,被瞬間點燃。
虞明心靈光輝大盛,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華。
虞明心神清明,身軀挺立。
武當山在他眼中逐漸恢復原狀。
可是虞明卻知曉,他剛剛已經見到了那位武當祖師張三丰。
未見其人,先見其神。
虞明以為只是短暫的失神,實則已經過去大半個白天,夕陽已經落下,一輪圓滿的明月懸掛高空。
前方是清澈透亮的山泉瀑布,在月光下靜謐迷人。
只是這樣的風景,一旦看久,就會司空見慣。
初見的動人,會逐漸消逝。
虞明更知道,無論人生有什麼樣的精彩,一旦成為慣常生活的部分之後,就沒有動人之處了。
他突然意識到自家這位太師傅心中有種深深的寂寞。
因為虞明仍舊能對天地寰宇的神秘抱有敬畏。
並不時能感受到來自修行進步的喜悅,且能不斷探索那些天地奧秘的精彩。
可這些神秘、精彩,早已成為三豐道人的一部分。
當宇宙的奧秘已經對他敞開懷抱,隨時隨刻都在領略時。
那麼就等於一個朝思暮想的美人,對你成天的不著寸縷。
一開始你可能還會欣喜若狂,久而久之,就沒有任何尋幽探秘的興致了。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有換個世界了。
虞明突然明白,為何三豐道人會在幾十年前鎮壓天下武林之後,便不再輕易下山。
三豐道人的境界已然超脫天地之限,其目光只怕早已看向天地之外了。
虞明心緒萬千,可是心靈又陷入一種至靜至極的狀態裡,動靜顯得如此和諧。
這種至靜至極的境界,是他在襄陽佈局謀劃,又掌控運轉襄陽一地後,所產生的新鮮感悟,此刻自然而然展現出來。
心境通明的至靜至極心境,意思是在任何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依舊能在各種紛擾的念頭中,保持清醒的意志,做出正確的決斷。
這不是絕對的理智,因為雜念猶在,只是雜念不會對自己的行動造成干擾。
正如人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即使外界嘈雜依舊,但也能接收外界的資訊,並做出相應的反饋。
就很玄乎。
見過三豐道人的巨影之後,虞明雖然感觸良多,可此時至靜至極的心境裡,依舊生出一陣空虛、寂寞。
他確實以如今的境界再次見到了自家祖師張三丰。
可滿足願望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