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劍,卻有些特殊。
乃是劍山妖主,曾經的經歷化出的一劍。
地劍第三式白猿背劍!
據聞修行界曾有一劍道小宗,歷年傳承未絕,有一劍修,選了一頭靈獸白猿,為他背劍。
從此千年過去。
劍宗漸大,卻也迎來了破滅之劫,生死危難之際,已經成為宗主的劍修,讓白猿帶其劍道傳承而去,以圖宗門留個種子。
誰知,天地生妖,白猿早有異心,當即攜帶劍宗傳承外逃。
天下修行界知有此事者,多有追殺,一者為劍宗傳承,二者則為剿滅此妖,避免為妖族再增高山。
危難之際,是妖皇親入修行域,大戰被驚動的元神真人,授傳白猿妖血。
自此,白猿遁靈入妖,以千年背劍蓄養的劍道真意,以元嬰境修為,斬退元神真人,成功與妖皇迴歸魔域之中。
後得妖皇大力支援,白猿以劍宗精妙傳承為引,吸引得眾多習劍之妖入山。
於是劍山立於雲霧妖城,是妖族一大勢力。
又因白猿曾在修行域耳濡目染,對各種修行法脈一概有所瞭解。
因此對機械人造之法,劍山也是從不鄙棄,有妖族不同之風。
被轉錄而來的劍道小宗,曾經名為法相劍宗,以天地永珍得其意煉為劍。
被妖族所獲之後,竟真個去煉化天地永珍,成就天地劍道。
此道白猿背劍,如大河被攔於壩,蓄養大鯨巨魚,那一道道劍氣就是其中之魚。
終極一劍,乃是大河開閘,萬千劍氣隨長河一擊,驚天地,乃是泣鬼神的一劍。
初始習練此劍,不過是將劍器溫養的更增三分利而已。
可想而知,當場劍山之主白猿曾經是何位置。
痴磨歲月,不過是一靈獸奴罷了。
而一隻白猿的劍道天賦,竟在未得真傳的情況下,從只鱗片爪中,將此背劍術開闢的前無古人。
後再待來者。
這一句,清清楚楚寫在此劍式最後,斬退元神真人的一劍,也同樣出現戰鬥畫面之中。
那一道從白猿背後放出的劍氣長河,如銀河倒卷,衝入天至高處元神鬥場,將圍困成陣的元神殺場,衝出了一道縫隙。
下一刻,一隻山嶽巨爪撈下,將白猿帶走。
這一幕畫面之中,只擷取了白猿劍出到遁走的過程,甚至連白猿的面容都有些看不清。
這三劍之中,青猿對巨海滔波領悟最易,上手之初,便可使面前三丈,幻生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