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草原黑暴 >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帝國的遠征之路(十七)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帝國的遠征之路(十七)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我在北宋吃軟飯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強國之間的大決戰往往充滿許多未知的變數,正所謂好漢難敵四手惡虎也怕群狼。中華軍兩面受敵,要擺脫這個危險局面皇帝張平安打算先穩固西面戰線,全力應對來自北方的強敵。任何一國的軍隊在戰場上進攻相對容易,可要是想從交戰中脫離與敵軍的接觸卻是一個千古難題。中華軍自成軍之後征戰數十年,很少打這種半途而廢的爛仗。雖然中華軍付瑞閣部和黃志部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後,與奧斯曼大軍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大戰,並不意味著奧斯曼人沒有反擊的能力。相反,奧斯曼人不緊不慢地採用疲軍戰法,不管白天黑夜對中華軍兩個大營發起無數次小規模進攻。儘管每次攻擊都鎩羽而歸,奧斯曼大軍還是鍥而不捨地襲擾渡過海峽的中華軍。中華軍想要撤離自然不會選擇在白天進行,在接到參謀長古新的軍令後,銀狼營黃志部率先做好了渡海準備。

只是戰場形勢再次逆轉,奧斯曼人大軍在這個時候突然加強了攻勢。中華軍付瑞閣部在渡海之後控制了登陸場南部地域,其北面陣地交與了陸戰能力更強的銀狼營黃志部防禦。數萬大軍渡海作戰需要一個很大的防禦地帶,中華軍這兩支戰兵營,控制住了博斯普魯斯西岸磨盤山這個戰役要點方圓二十里地帶,並依託磨盤山構建了二條環形陣線。這陣地採用的是壕溝加護牆加固,從空中俯瞰,這彎曲的陣線宛如畫在地上的城牆。得益於中華軍新式火槍的高『射』速,每一道陣地後方還有無數半月小陣地。這道陣地的用途,主要是補充前方陣地上火力密度。雖然中華軍火槍一次能裝填十發子彈,火槍一夾子彈『射』完必須重新裝填,在火槍『射』擊的斷檔就需要來自後方火槍的彌補。

在防禦陣線後方,是中華軍隨軍炮隊的弩炮陣地,這種早已過時的武器撐起了中華軍防線的支援火力。按照中華軍參謀部的指令,位於磨盤山防線的中華軍將陸續撤離,由付瑞閣部統領祝承鋼帶領九千戰兵斷後。接到參謀長古新的軍令後,負責前線指揮的都統領黃志只下令各部做好撤離準備,並未直接安排本部戰兵撤離。作為一員身經百戰的老將,都統領黃志很清楚要在與敵交手的情況下,要想完整撤離所有人員物資何等艱難。撤離堅固防禦工事的陣地對軍心士氣影響極大,稍有一點不慎必將讓數萬渡海大軍陷入絕境。都統領黃志找來付瑞閣商議,先將輔兵和工兵撤到對岸,至於兩部戰兵且戰且退有序撤離。儘管如此,黃志和付瑞閣都認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磨盤山這個戰略要地都不能輕易丟失。

中華軍在磨盤山的防禦工事,像極了多年前親衛營協統費金堵截畏吾兒人那場戰役的翻版。都統領黃志雖然在中華軍將領中指揮能力並不突出,但他有一點長處就是善於創新火槍的使用。前些時日奧斯曼人小規模進攻,也讓都統領黃志發現了自己這方在防禦戰中的許多問題。中華軍火槍換裝之後,戰兵們還是習慣按照以前的方法每個十人小隊保留三人不開火,就是要為同胞換彈『藥』時接續火力。老式火槍每次裝填六發子彈,而現在的火槍為十發子彈,看似只多了四發子彈卻能有更強的持續力。中華軍新式火槍將側面裝填子彈該為火槍上方裝填,不但能快速清理啞火的子彈,還可以更快地勾出已經發『射』完的彈殼。都統領黃志將經驗豐富的老兵放在陣地後方的半月形陣地上,併為每一個老兵配備了兩支火槍。

這樣一來,在前沿陣地上的中華軍無需留下備用火槍兵,進而加強了第一線火槍『射』擊的密集度。在經歷過數次小規模戰鬥之後,中華軍大致『摸』清了奧斯曼人打仗的規律。奧斯曼人進攻作戰採用的戰法是千人人規模的散兵進攻,他們的主要的武器以火槍為主,配以三成的戰刀和盾牌等冷兵器。由於領教了中華軍火炮的威力,奧斯曼大軍的火炮一般擺放在中華軍火炮『射』程之外,這也使得奧斯曼人的火炮不能發揮其最大威力。今日一開戰,都統領黃志和付瑞閣都感到了與往日不同。倒不是說奧斯曼人採取了大兵團作戰,而是小規模進攻打得非常有耐心和韌勁。面對中華軍堅固的陣地,數萬奧斯曼戰兵以千人為隊從六個方向靠近中華軍陣地。

在前些時候的小規模試探進攻時,因作戰中損失巨大,就在中華軍陣地前方修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土牆。這些土牆雖然不能抗擊弩炮的頂轟,擋一擋中華軍火槍子彈還是綽綽有餘。於是,中華軍陣地前沿如同被隨手丟棄的魚鱗,最近的土牆離中華軍陣地不過七十丈。奧斯曼人在試探中損失慘重,他們也從中學會了許多自保的方法。匍匐前進儘量減少身體暴『露』面積,彎腰快跑遠比聚陣緩進活的長。這些魚鱗般土牆雖然長不過五丈,卻是奧斯曼進攻戰兵最好的保護。奧斯曼人穿梭於槍林彈雨中,不少有倒黴蛋被中華軍火槍擊中,倒地苟延殘喘的傷兵佈滿戰場,足以令所有奧斯曼戰兵們警醒。天空中不時爆炸的把躲藏在土牆後的奧斯曼戰兵們傷得不輕,『亂』飛的彈片向下切割著奧斯曼戰兵身上盔甲,噴濺的血紅令行屍走肉般戰兵搞不清楚自己是否還活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被中華軍全面壓制的奧斯曼人時不時拿起火槍對著中華軍陣地『射』擊,他們幾乎是打完一槍後絕不會去檢視鉛彈能否擊中敵人,那些不清楚其中訣竅的新兵早已是渾身彈孔升入天堂。同樣,中華軍這邊也感到了這仗打得憋屈。在前線的伍長漆彪在『射』擊完裝填彈『藥』的間隙,摘下頭盔看著上面的兩個彈孔有些發矇,他還沒從敵人擊中其頭盔產生的眩暈中完全清醒。奧斯曼人打仗遠比他在其他戰役中遇到過的對手都要聰明,敵人死戰不退以對『射』糾纏住中華軍,讓漆彪這個伍損失了過半兄弟。奧斯曼人搞的疲勞戰法非常有效,像漆彪這樣的老兵因數十天睡不好覺而身心俱疲,他的和其他人一樣恨不得衝出陣地與敵短兵相接,也不想再這樣對峙下去。漆彪的想法是中華軍前線戰兵的一個縮影,在磨盤山觀戰的都統領黃志也有些心浮氣躁沉不住氣。

參謀部下令撤退,可敵人奧斯曼大軍死死地黏住中華軍,哪怕是從前線撤離一個傷員,都會引來敵人瘋狂的暴擊。本來銀狼營都統領黃志打算讓本部預備隊先撤,可前線因雙方對『射』產生的傷亡,都統領黃志不得不從預備隊中抽調戰兵補充前線兵力損失。中華軍參謀部早期的指令是先期撤離彈『藥』,可這仗一打起來在磨盤山儲存的彈『藥』消耗極快,還不得不從海峽東岸運輸進行補充。磨盤山前線中華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火炮,不能有效壓制奧斯曼大軍的五個火炮陣地,只要中華軍稍微『露』出一點破綻,奧斯曼這頭惡狼就會撲上來。好幾次奧斯曼人衝到了中華軍陣地前,要不是一幫經驗豐富的老兵應對得當,銀狼營外圍防線就很有可能被敵人突破。在磨盤山前線銀狼營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稍微有打仗經驗的奧斯曼將領,都會認清磨盤山乃是戰場關鍵點。

因為磨盤山雖然不高,憑藉其地形可以控制中華軍後方灘頭陣地和金書山陣地。磨盤山和金書山防線掌控方圓數十里,而金書山陣線在磨盤山側後,每當奧斯曼大軍進攻金書山付瑞閣部陣地時,都會遭到來自磨盤山主陣地弩炮轟擊。數次進攻受挫之後,奧斯曼人越打越有耐心,因為時間和地勢站在奧斯曼人一方。總攻磨盤山對於奧斯曼人來說不是問題,關鍵是奧斯曼大軍與磨盤山中華軍死磕之後,是否還有能力守衛都城伊斯坦布林。正如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所言,這世界上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共同的利益。別看歐洲各國組成了聯軍準備攻擊奧斯曼帝國,但雙方在邊界對峙時間不短卻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歐洲人不傻,他們本就是一幫強盜,自然要防備來自東方的強盜頭子張平安。

歐洲國與國之間交戰還講究一個分寸,那就是戰敗一方投降後只要肯低頭,還會保留一定的土地、人口和金錢。而東方的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這個強盜很不講究,這麼多年來他的對手很少能活著逃出昇天。特別是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對外族人極不講信用,歐洲各國和教廷對他們之間達成的協議心存疑慮。當然了,奧斯曼帝國一直是歐洲人的死敵,讓奧斯曼人與中華帝國大軍死鬥符合教廷和歐洲各國的利益。為此,歐洲聯軍乘著奧斯曼人收縮防線的機會收復了一些失地,他們也沒有將奧斯曼人趕盡殺絕,就是要留奧斯曼帝國一口氣,讓他們在與中華帝國的決戰中消耗元氣。只有奧斯曼帝國與中華帝國在這場戰爭中都損失慘重,歐洲才能持續發展的良機。奧斯曼帝國蘇丹美荷梅特四世是個有謀略的雄主,他從歐洲聯軍的進軍方式上看穿了他們內心的小算盤。為此,奧斯曼蘇丹美荷梅特四世將西邊的主力回撤,集中兵力應對中華帝國的進攻。

喜歡草原黑暴請大家收藏:()草原黑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三國之我有屬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