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草原黑暴 >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帝國的遠征之路(九)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帝國的遠征之路(九)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我在北宋吃軟飯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中華帝國在奧斯曼領土上的這場大戰,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本以為失蹤的斥候隊,在消失數日後再次現身,並帶來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奧斯曼敵軍的最新諜報。原來,這支由把總楊柯帶領的斥候小隊渡海時雖然運氣好沒有翻船,卻被海流衝到南面十里折騰了一個時辰才上岸。或許是楊柯的運氣太好,他們在海灘隱藏好小船後繼續向南找到一個緩坡爬上懸崖。隨後,楊柯他們爬上了一處高地,看到了讓其震驚的場景。天光放亮在他們眼前出現了一道從北至南延綿不盡的營寨,而這些營寨隱藏於一塊窪地,怪不得中華軍觀察參謀和經驗豐富的斥候都沒發現敵軍大營。

斥候把總楊柯還探查到,他們上岸的地帶地勢比較平緩很適合登陸戰。把總楊柯的建議一經提出就遭到了參謀長古新的否定,楊柯所說的登陸場雖然地勢不錯,卻早已超出了中華軍火炮掩護『射』程。該地所處海峽寬度在六里,且不說中華軍重炮,主力八斤火炮炮擊極有可能傷及登陸部隊。另一方面,該地登陸戰中華軍戰兵需要在海峽划行六里,戰兵體力消耗過大不說,登陸後也因此不能進行激烈戰鬥。皇帝張平安與參謀長古新注重的細節方向不同,他一直在思考斥候上奏軍情中另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海峽洋流對登陸戰的影響。

皇帝張平安注意到,斥候把總楊柯出發時被海峽暗流衝到了預定登陸點偏南十幾裡,回來時居然又差不多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這就說明博斯普魯斯海峽洋流的不確定『性』。如此重大的軍情居然被參謀部給忽略,皇帝張平安叫來參謀長古新點出參謀部的失誤。皇帝張平安內心感慨,這些年他教導參謀們要注重地勢,可這幫只熟悉陸戰的參謀們恰恰忽略了海況對戰役的影響。為此,皇帝張平安與參謀長古新商議,從水師中緊急抽調隨軍參謀加入參謀部,以增強參謀部海上方面的能力。從水師調參謀到前線需要時間,好在隨軍工匠改造渡海小船也需要時間。作為一軍統帥的張平安必須沉下心來,應對戰時還有可能出現的意外。

就在中華軍緊鑼密鼓地備戰之際,皇帝張平安接到萬里之外帝國內閣發來的奏報,說是皇帝為這場戰爭預備的黃金快要用盡。這份奏報是內閣總理大臣陳良所寫,給皇帝拉出了作戰花費詳情,皇帝張平安預備的數百萬打仗黃金如今只剩下不到七十萬兩。總理陳良在奏章中明言,皇帝收到奏章時剩下的黃金很可能已經花光。皇帝張平安最恨有人在打仗的關鍵時刻有人擾『亂』他心神,陳良這道奏章引發了張平安的震怒。總理陳良是跟隨他數十年的老兄弟了,焉能不清楚他的好惡。皇帝張平安也知道,中華軍打仗主要還是依仗錢財厚實。這要是輜重跟不上,後面的仗也就別打了。別看皇帝張平安不算小賬,他也能大致盤算出這場戰役的花銷有多少。

從憤怒中完全冷靜下來的皇帝張平安,他大致猜到陳良寫這份奏章的用意。張平安這次遠征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就沒有停歇過,要不是張平安自籌打仗用黃金加上他威望足以壓制所有反對者,中華帝國大軍也不可能出現在奧斯曼帝國腹地。況且這次作戰的黃金大部分由內務府出,已經把朝廷撥付的金銀降至最低。內務府總管褚天壽尚且沒說銀錢不足,這內閣總理陳良倒是先上了奏章。張平安暗想,看樣子內閣總理陳良又犯了老『毛』病,朝廷一沒錢就想從皇帝內庫找補。皇帝張平安可不像前朝皇帝,他把朝廷銀錢用度和皇宮內庫銀錢分得十分清楚,張平安才不願意將這兩本賬目搞得混淆。

想清楚原由的張平安在陳良的奏章上批覆,朝廷沒錢內閣自己想辦法,要是朝廷出現虧空,內閣幾個總理自己掏銀子補上。不過皇帝張平安還是給內務府總管褚天壽降了一道密旨,著令南洋皇帝張尚文為帝國進貢黃金六十萬兩。當然了,靠『逼』迫兒子們的捐款不是長久之策,皇帝張平安將籌集黃金的目光聚集在富裕的破奴城債主們身上。皇帝張平安下旨,讓參謀部的參謀們清算出徵這一路佔據了多少城池和草原,他打算把這些城池和草原賣給債主們。好在身處前線張平安最近收到的也不全是壞訊息,兒子張尚義和秘密試驗工坊總管姜禾給他帶來了好訊息,他們發現了多處淺層火油。

只是精煉火油的十五個鐵爐只有七個安全抵達,其餘的要麼因風浪沉到海底,要麼海船觸礁破損需要時間。皇帝張平安很清楚海商聯盟貨船最為重視絲綢和茶葉等高價值商品,哪怕這鐵爐是皇帝的物件,在這幫認錢不認人的商人眼裡要是漂沒頂多賠點銀子就可以交差。對於這個結果皇帝張平安只能嚥下啞巴虧,他還需要從這幫人幫中華軍轉運軍需輜重。海上航行風險極大,即便是中華軍水師和商船每一年都有數十艘海船失蹤,這些失蹤的海船大都因天氣原因已經沉沒。雖然只有七個精煉鐵爐用以提煉火油,應付當下戰事差不多也夠用了。因而,皇帝張平安也沒有深入追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時日,中華軍每晚都要派出數隊斥候渡過海峽探查敵情。這樣做一是要『摸』清海況,二是要為中華軍炮營定位火炮觀察效果。這些時日,炮營都統領楊妹妹一直呆在前線,他要親自觀察火炮彈著點確定炮戰方略。都統領楊妹妹被皇帝張平安稱為炮痴,每一場大戰前他都會想盡辦法將火炮的威力發揮到極致。中華軍主力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停留時間不短,炮營也是每天進行實彈發『射』來確定戰時炮擊方位。中華軍主力八斤火炮一般在白天炮擊,主要還是八斤火炮『射』程較近,參謀部觀察參謀和炮營參謀都能透過望遠鏡看到海峽對岸的彈著點。

而十二斤和二十斤重炮因其『射』程遠,就需要斥候渡海才能觀察到炮彈打到具體位置。然而,斥候渡海探查的代價是巨大的,奧斯曼人在晚間加強了海岸巡查。這段時日雙方斥候多次交手,中華軍斥候一旦被敵人發現難免出現接戰。中華軍斥候畢竟在人數上吃虧太多,近一個月時間約二百斥候沒能回到中華軍大營。雖然中華軍斥候渡海偵查損失不小,探查的諜報還是頗有大用。參謀部透過斥候探查積累的諜報,大致判斷出奧斯曼帝國大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駐防軍情。中華軍改造過渡海小船,經過斥候無數次渡海驗證除了不能抗拒海流外,確實比原來要穩定許多,基本上能達到渡海要求。奧斯曼大營呈南北走向,長度幾乎與整個博斯普魯斯海峽相同,其寬度約為三里至五里不等。

奧斯曼每一處大營把握地形要衝,中華軍斥候多次偵查都未察覺其弱點。連戰場經驗豐富的斥候都沒有發現敵軍弱點,中華軍參謀部認為,奧斯曼帝國大軍並不容易對付。同樣位於達達尼爾海峽的南方軍群也遇到類似情況,參謀部根據皇帝軍令下達了暫緩進攻的命令。戰場上的平靜令對峙的雙方都苦不堪言,中華軍停留在海峽東岸每一天花費無疑是巨大的,而失去了大片國土的奧斯曼帝國同樣是負擔沉重。本來參謀長古新向皇帝張平安建議,中華軍留下少部分戰兵營監視敵軍,其主力繞過黑海從北方進攻奧斯曼帝國都城伊斯坦布林。參謀長古新這種天馬行空的謀劃不能不說還不錯,皇帝張平安也只能是苦笑著拒絕他這個建議。

中華軍打仗不像數百年前的蒙古人可以不用帶太多輜重行軍,現在的中華軍打仗根本就離不開海量的輜重。一場大戰下來,中華軍使用的作戰輜重幾乎可以把帝都長安填滿。正因如此,讓中華軍主力繞行數千裡從北方發起進攻,且不說輜重不好補給,走這麼遠的路中華軍也將成為疲憊之師。這段時間中華軍付瑞閣部和黃志部斥候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數十次渡海偵查,初步探查到奧斯曼人在此聚集了近百萬大軍,而且連營數百里。這段時日皇帝張平安總感到有些不踏實,他把自己關在御帳中思考軍情。本來南方軍群就是在達達尼爾海峽佯攻大軍,這麼多戰兵聚集在此多少有些浪費。

而中華軍後方只有田鵬和左二丫兩支戰兵營護衛,作為一個常年打仗的統帥,張平安認為中華軍後方地域廣袤,僅僅兩個戰兵營確實有些單薄。為此,皇帝張平安下詔,調利刃營胡明部和天熊營羅天部向東調防。參謀長古新對皇帝的這個軍事調動深感奇怪,中華軍斥候並未發覺奧斯曼人動向,皇帝一下調集了中華軍兩支強軍確實有些不同尋常。戰場上皇帝張平安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敏如的嗅覺,只要他覺得不符合常理就需要未雨綢繆早做安排。正因如此,參謀長古新並未反對皇帝張平安這個調兵旨意,參謀部很快下達了兩個戰兵營調防方略。經過近二個月時間準備,中華軍渡海作戰的準備已經接近完成,參謀部根據皇帝的旨意下達了三日後總攻的軍令。

喜歡草原黑暴請大家收藏:()草原黑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