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喧鬧聲中,中華軍平叛主將田鵬選定了陽山鎮戰場西北一處半山腰為指揮陣地,他用望遠鏡觀察戰場。這場戰役一開始就對中華軍不利,首先是敵方選擇了戰場,這地利優勢就在對手一邊。在田鵬指揮陣地左右,是來自於中華軍各戰兵營三百多軍官組成的觀戰團,他們都是被帝國參謀部選來觀摩新式火槍在實戰中運用。這些千總和協統們個個都是戰場老手,他們一看戰場都清楚山地部隊遇到了麻煩。他們對都統領田鵬還是頗為尊重,雖然田鵬是皇帝張平安得意門生,他的軍功卻是靠多年實戰打出來的。早年間,田鵬孤身一人獨闖遼東建奴腹地偵察敵情,這個壯舉已經成為帝國軍中經典傳奇。面對滾滾而來的敵軍,田鵬下令四千火槍軍陣向前,用一條四列橫陣迎戰叛軍火銃軍陣。伴隨著旗語手向前線下達軍令,山地部隊協統齊克生立刻讓火銃軍陣後火槍兵穿過厚實軍陣,在前方快速列陣。雲南府地形多為丘陵,陽山鎮戰場其實就是一個寬大峽谷,兩側盡是茂密原始森林,要想穿『插』對手兩翼頗為不易。
正因如此,中華軍慣用的大斜面進攻戰法無法展開,但也保證了中華軍兩翼的安全。別看田鵬部號稱山地部隊,他們在南方密林中經常『摸』不清方向,儘管田鵬部在貴州多次演練密林穿『插』,只是效果一直都不理想。眼看著不能進行山地部隊打穿『插』的強項,田鵬只能把戰勝敵人的希望寄託在新式火槍上。畢竟吳三桂叛軍用的是破奴軍制式火銃,彈『藥』也是一體彈,其裝填速度快慢田鵬心知肚明。很快,協統齊克生就將橫陣列好,他採用雙排擊的方式對戰。在距離敵陣一百五十丈時,齊克生下達了『射』擊軍令。四千多火槍兵連續『射』擊,讓觀戰的中華軍觀戰團軍官們開了眼界。他們都清楚新式火槍『射』程能達到一百六十丈以上,而前方指揮的協統齊克生戰法運用上還是有些保守。即便是這樣,叛軍進攻火銃軍陣在沒有到達火銃『射』程前就倒伏了大半。面對捱打死傷慘重的局面,絕望之中的叛軍也顧不得火銃『射』程夠不夠得著中華軍,他們也不聽軍令直接向中華軍陣開火。
這火銃最大『射』程八十丈,過了一百丈就沒有殺傷威力,超過一百一十丈就成為一粒『亂』飛的石子。中華軍三輪裝彈『射』擊之後,就已經將叛軍前鋒掃『蕩』一空,只殘留寥寥數人失神落魄地在戰場上游『蕩』。叛軍後續壓上的軍陣不敢往前衝,前鋒橫七豎八倒地屍體浸泡血河令其喪膽。許多叛軍火銃兵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來回檢視手中的火銃,叛軍兵卒怎麼也想不通,都是同樣武器的中華軍為何能打得這麼遠。都統領田鵬和使用過火槍的將士們都對新式火槍讚不絕口,火槍子彈採用火棉彈『藥』『射』擊後殘渣很少,幾乎打到七十發都不用清理火槍槍膛。這次火槍在實戰中表現驚豔,其間雖然也出現過個別死火現象,使用火槍的戰兵能很快將壞彈退出繼續『射』擊。敵人不敢進攻,中華軍自然要乘勢反擊。輔兵火銃軍陣主要是用來壓陣,今天戰役主角依舊是山地部隊戰兵。主導進攻的是山地部隊胡偉忠部,協統胡偉忠從後方帶領六千火槍兵快速『插』入陣前,他們的目標是接近敵方一百三十丈進行『射』擊。
胡偉忠部使用的新式火槍中的馬槍,這種火槍比普通火槍要短七寸,子彈都一樣主要是方便騎兵和山地部隊使用。看到胡偉忠部上場,觀戰團的軍官們再次舉起手中望遠鏡,他們要看看馬槍在實戰中效果如何,然後根據實戰情況總結出兩種火槍的優劣。進攻中的山地部隊採用散兵陣型,以三十人小隊結陣,戰法是多波次進攻。只見單薄的小陣形成一條時斷時續的橫線,他們在指定『射』程擊,當他們需要裝填子彈時,後方小隊越過他們的陣線主導攻擊。然而,這樣散兵進攻明顯不如剛才橫陣效果好,第一波『射』擊造成的叛軍傷亡不足以使敵『亂』陣,以至於敵方胡『亂』『射』來的火銃鉛彈擊倒了不少第二波進攻火槍兵。很顯然,在前方指揮的協統胡偉忠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立刻調整戰法叫停了第三波進攻小陣。協統胡偉忠這個沙場老將把第一波進攻小陣加強到前線,他命令快速『射』擊先打掉敵人的銳氣。中華軍新式火槍『射』擊後硝煙明顯比以前火銃小了很多,叛軍方面則是被白『色』煙霧所籠罩。既然能遠距離殺傷敵人,前方指揮的協統胡偉忠也放慢進攻步伐,中華軍與叛軍展開對『射』逐步將對方軍陣削薄。
本來叛軍打心底就害怕曾經的友軍中華軍,在與中華軍對戰傷亡慘重之際,八成叛軍官兵產生恐懼心理。要不是擔心中華軍對叛軍進行戰後清算,說不定吳三桂大軍很有可能立刻崩潰。吳三桂叛軍在中華軍打擊下還在堅持,後方指揮的都統領田鵬已經看到了勝利曙光。田鵬觀察到,叛軍在遭受到中華軍火槍『射』擊傷亡加劇之際,中間火銃軍陣出現動搖,許多叛軍士兵不能忍受身邊同伴死亡,他們一邊向前方開火一邊裝填彈『藥』向後退卻。排槍對『射』極為殘酷,肉搏戰時戰兵注意力高度集中造成視線狹窄,只能看清當面之敵,而與敵人展開火銃對『射』時,他們往往能看見近身戰所見不到的血腥。中華軍就是用火槍『射』程遠的優勢欺負叛軍,密集的彈雨在叛軍陣位上激『射』出團團血花。叛軍陣後遠處觀戰的土司們算是開了眼,他們認為天朝大軍一定有魔法,要不然怎麼能在一百多丈外就讓吳三桂叛軍死傷慘重。吳三桂入主雲南時,他們就見識過該部火銃的威力。既然天朝大軍使用魔法比吳三桂叛軍火銃還厲害,這幫土司心裡就有種說不出口的苦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看樣子他們選錯了跟隨目標,吳三桂叛軍失敗幾乎成為定局,土司們必須在戰場反水或許才能取得天朝大軍的原諒。這幫心存反意的土司們打定主意,要等待一個非常合適機會,向天朝大軍證明他們對皇帝的無比忠誠。中華軍都統領田鵬發現了吳三桂叛軍陣型不穩的跡象後,立刻下令協統齊克生部加強到左翼,田鵬打算以左翼為戰役突破口,儘快結束整個戰役。這開戰打了不到一個時辰,田鵬就已經預測到勝利就在眼前。協統胡偉忠部火槍兵使用的火槍『射』程不足,在叛軍用火銃進行反擊時有不少鉛彈擊中中華軍,這鉛彈打在身上盔甲還好說,要是打在面甲上這個戰兵必定倒地。從這點來說,中華軍防禦建奴弓箭的面甲,在火銃鉛彈面前只能稱為一種擺設。調兵的號角從田鵬指揮陣地上吹響,協統齊克生帶著裝填好彈『藥』的四千火槍兵趕到了大軍左翼。這時都統領田鵬不再留預備隊,他將本部所有戰兵加強至中路,交由協統胡偉忠指揮。
有了遠『射』程火槍,中華軍左翼火槍『射』擊的密度在增加,暴雨般子彈飛向敵方戰兵密集區域。但見彈雨覆蓋之地滿眼皆為血『色』,子彈穿透盔甲在人體背後捅出一個血口。再也不能忍受無盡傷亡的叛軍,在前衝即死困守亦是死的情況下選擇了逃跑求生。吳三桂當然清楚自己手下會出現崩潰,他在戰前就安排了五千督戰隊,只要出現逃兵立刻處斬。然而,時代在進步吳三桂的觀念還停留在從前,叛軍督戰隊武器依舊使用的是戰刀。可逃兵手裡有火銃,當督戰隊向他們舉起戰刀時,逃兵就用火銃將督戰隊擊殺。人類求生的慾望總是最為強烈,他們為了活下去本能地要殺死阻攔他們逃亡途中障礙。當第一督戰隊戰兵被逃兵『射』殺,更多的逃兵很自然地有了榜樣。這榜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隨著戰事不利越來越多的火銃兵加入了逃亡的洪流中。老於戰事的中華軍雖然加快進攻步伐,他們依然與敵方保持一定距離。讓敵人逃兵衝『亂』自己後方陣型,進攻中的中華軍才能以最小的傷亡取得更大戰果。
從敵人背後殺人總是非常愉快,唯一改變的是中華軍把騎兵改成了火槍子彈,這讓觀戰團的軍官們對火槍運用有了全新的理解。觀戰團的軍官看到,中華軍遠遠地緩慢壓上,用火槍收割敵人的生命。而叛軍相互擁擠在一起,逃兵想往安全的後方跑,列陣的叛軍一時間搞不清狀況想把這幫逃兵擋在前面為他們擋子彈。眼看最後取勝的戰機乍現,都統領田鵬放出騎兵對叛軍進行最後的衝擊。經過實戰檢驗,觀戰團軍官們一致認為都統領田鵬在此次戰役中戰法運用得當,以前破奴軍時期大軍陣進攻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火槍戰。都統領田鵬以小軍陣組合大軍陣,才是今後中華軍作戰方向。中華軍騎兵穿過前線火槍陣線時,火槍小軍陣能快速留出無數空隙,供騎兵能以最短的時間透過。這場戰役都統領田鵬沒讓騎兵使用長矛,而是讓他們使用馬槍為武器,並配以中華軍制式戰刀。就在中華軍騎兵進行最後的衝鋒時,一直在等待機會的土司們也向吳三桂叛軍發起進攻。
喜歡草原黑暴請大家收藏:()草原黑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