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已過,寒風驟起。破奴軍大帥張平安,帶領部隊由西向東撲向蒙古察哈爾部。他這次出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檢驗軍演成果。
為達到練兵的目的,他把張黎和趙光明的重甲騎兵部隊一併帶上。張平安先是練習騎兵大穿插,鉗形攻勢。命令張黎部、李晨部直插要進攻目標身後。
其他各部則清剿包圍圈內的蒙古部族,真是拿大錘砸雞蛋,沒費多大勁,就把百里之內的中小部族,剿滅一空。抓了五六千老弱婦孺。
隨著戰鬥的逐步深入,破奴軍終於碰到了一個大部落。這是蒙古察哈爾部十三個,中、小部落組成的臨時大部落。帶領他們的是林丹汗二叔:阿古拉山嶽的意思)。
張平安一見網住了大魚極為振奮,他早早地布好進攻陣型,等待蒙古軍列陣。倒不是張平安學春秋時代的宋襄公,先禮後兵。而是想檢驗他的弩炮和大斜面進攻戰法。
冬天的由北面吹來的寒風,讓人睜不開眼,好在破奴軍為進攻部隊準備好了矇頭輕紗。破怒軍骷髏面甲在透明的輕紗中,更顯陰森恐怖。
快速列陣的四千蒙古男人,沒有統一的裝備,盔甲也是參差不齊。讓蒙古人感到膽寒的,不僅是破怒軍軍甲齊備,陣列整齊,還有破怒軍列陣後無言計程車氣。
阿古拉憂心忡忡地看到破奴軍烏雲般的軍陣,更讓他想不到的是破奴軍居然在下風口列陣。從嚴整充滿殺氣的軍陣就知道,對面的統帥肯定是個老軍伍,不可能不知道打仗的基本常識。
要是對面的統帥知道這點,只能說明他根本不在乎是否在下風口。他也只能拼一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看到自己部隊老的老小的小,只得硬著頭皮,發起進攻命令。
張平安騎著他心愛的大黑馬,矗立在十丈高的小山上,默默注視敵人的動向。看到敵人只有四千來人,隊形散漫。不住地搖頭,對手太弱了。他看到對方的戰馬已然發動,開始下達命令:“擊鼓!鳴號!”
如雷的戰鼓聲後,淒涼的牛角鳴號響徹戰場,聽見鳴號後,各部騎兵部隊軍官天鵝哨音預示進攻準備。
張平安再次發令:“鳴炮!”
三聲巨雷聲起,破怒軍數萬將士怒吼:“戰!戰!戰!”
張平安抽出戰刀,在馬背上立起身形,刀尖指向炮兵陣位:“三輪齊射!開炮!”
楊威立刻高喊:“開炮!”
七百輛半封閉的炮車上點火手,立即用火香點燃引信,主炮手用木槌砸開機關,數百錐形炮彈,拖著白色煙跡,飛向敵人進攻馬隊。轟轟的爆炸聲四起,蒙古進攻陣型瞬間土崩瓦解。快速衝擊的蒙古騎兵被從天而降的天雷炸暈,他們相互撞擊著,逃避來自上天的雷暴。
炮彈的爆炸飛濺出無數血霧、肉塊,蒙古人單薄的盔甲,沒有任何防護作用,最英勇的猛士,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手臂、大腿從身上分離。稍微幸運點的戰士,居然能感受到瞬間快感。他們的戰馬帶著他們,被爆炸的衝擊波拋向半空。瞬時又將他們帶進無盡的黑暗。
張平安端著望遠鏡,仔細地觀察炮擊戰果,就一輪炮擊,差不多有二千多蒙古人倒地。倒下去的基本都沒站起來。他連忙命令停止炮擊,因為他還有一個實驗沒做。
看到停炮命令得以實施,他決然下令:“大斜面進攻!”
三聲長長的鳴號,讓沉默的騎兵動了起來,如被風捲般流動,速度逐步加快。士氣高昂的破怒軍戰士氣憤的是,敵人居然不反抗。連最基本的作戰勇氣,都被炮彈嚇飛。但破怒軍有嚴格的紀律,他們只能按標兵的旗幟,斜衝進戰場。現在他們能做的,只是從敵人身後把長矛扎向懦夫。
看到實戰大斜面進攻還算是不錯,張平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遺憾不已:“古新啊!咱們重甲騎兵還沒演練呢,這就該打掃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