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下山,竟又發現了幾株西紅柿秧,以及掛在西紅柿秧上的累累果實。
慕清秋一早帶著弟弟們出門,也沒帶水,這會兒正口渴,瞧見純天然熟透了的西紅柿,就有點想流口水。
她把熟透了的西紅柿全部摘下,揀出幾個拿帕子擦乾淨。
給慕清陽和琴悅吃,兩個小傢伙都吃過西紅柿,他們知道滋味,只是:“姐姐?沒洗。”
慕清陽捧著西紅柿,一臉認真的看著慕清秋說道。
姐姐說吃東西前不僅要洗手,還要把食物洗的乾乾淨淨。
可是手裡的西紅柿沒洗。
慕清秋:“……”
這算不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午飯用的蔬菜是自家菜園子裡現摘的,炒菜用的是豆油,慕清秋家裡不僅有豆油,還有花生油芝麻油,是前陣子剛榨出來的,為了告別豬油炒菜,慕清秋可費了老勁了。
她嘗試用各種可能出油的食物,想盡各種法子榨制,足足耗費了兩個多月時間,終於不負期望,榨製成功。
如今飄香樓炒菜用的就是豆油。
說起飄香樓,慕清秋忍不住嘴角彎起,飄香樓早在幾個月前就成了她的資產,還是張萬山主動奉上的。
張萬山此人十分變通,自打雅客居開業後,張萬山便找到她,好話說了一籮筐,愣是要把飄香樓的經營權讓給她,他只給慕清秋做工。
從老闆變成掌事,張萬山反而樂顛顛的,倒也是奇了。
慕清秋玩笑說:“往後飄香樓生意好了,你可別眼紅。”
老闆和掌事的區別很大,老闆拿所有淨賺收益,而掌事,只拿掌事工錢。
張萬山一聽這話,哈哈大笑起來,笑痛快了才跟慕清秋說,他從年節前就想這麼幹了,琢磨了大半年,早就想通透了。
有些事,有舍才能有得。
張萬山心裡明白,給人做工只要跟對主子,一樣前途光明。
他心裡明白,慕清秋能幫鮮味齋生意紅火,能開啟雅客居,飄香樓交到她手上,只會更好。
況且慕清秋年紀雖小,做出的事兒,一件件一樁樁是震撼人心。
如果說年節時,張萬山想將飄香樓的經營權讓給慕清秋還存著些許不甘,到如今,他是徹徹底底的服了。
試想,一個願意將大宅子讓出去給乞丐們住,不僅管住,連生計都給考慮到位,讓那麼多人有飯吃活下去,如此心懷仁義的人,對自己手底下做事的,又怎會吝嗇?
何況古陽鎮人都說,慕清秋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是觀世音菩薩的座前童子,就算如今是凡人,那也是帶著一般人沒法兒比的福澤的。
能給身帶福澤之人做事兒,張萬山瞬間覺得自個兒都掉進了福窩,連兒子的仕途道路都變的清晰明瞭。
慕清秋不知道張萬山存著那麼多想法,她對張萬山的坦蕩很喜歡,便接受了張萬山的提議。
工錢方面,除了固定每月十五兩銀外,另外還有飄香樓淨收益兩成的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