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者看似無心卻直戳聽者的心窩,荒廢的宅子不比住人的,裡面沒有人氣,沒人看護,敗落的特別快。
慕家老宅原本就有些年頭了,如今又空置了幾年,恐怕早就成了搖搖欲墜的空殼子,等入冬降雪,鬧不好真被大雪壓垮。
袁方南聽過慕清秋的話,想到這層,心裡一陣後怕。
“理正爺爺,我不懂蓋房子的事,這是十兩銀子,你幫我看著安排吧!”慕清秋將錢袋遞給袁方南。
她一點都不擔心袁方南貪墨她的銀子。
袁方南是有良心的好人,況且慕清秋感覺的到,袁方南身上有股讀書人的氣節,那是一種即使餓死街頭也不食嗟來之食的骨氣。
在慕清秋看來,這種骨氣有點坑人,生活富足還好,生活落魄的話很可能活活逼死自己。
偏偏這種氣節在這個時代很受歡迎,袁方南自認養了兩個出息的兒子,自然不會在這等小事上損了氣節。
正如慕清秋猜測,袁方南還真不稀罕這點銀子,十兩銀子放在莊戶人家手裡,確實是鉅款。但袁方南兩兒子都在位置上,有定額工錢拿,外加朝廷給舉人的特權,家裡的田都是免稅的,收入穩定,又沒有大花銷,攢了不少。
說到底,袁方南雖然住在竹山村,但他的價值觀與格局已經變了,十兩銀子對他只是散碎。
看著手裡的銀子,袁方南嘆了口氣,眼眶有點發紅:“秋兒放心,爺爺給你做主,一定給秋兒和陽兒起個結結實實的房子。”
慕清秋想在入冬前住上新房,一句‘有新房子,就不怕大雪壓垮’的話,說的袁方南心思沉重,態度無比鄭重,當下不敢耽誤,直接出門找人。
工匠、泥瓦匠、木匠,以及打下手的,有些匠人竹山村找到人,有些得去其他村子找。
慕清秋不懂,袁方南卻心裡門兒清。
起房子也有好賴之分,好賴最關鍵的在用料。
用泥巴打出的泥胎起房子是次的,花費少,三四兩銀子就能起三間房,但是牢固性差些。
慕清秋一下子拿來十兩銀子,足夠去西山腳下的石料場買石料,用石料蓋房,蓋出的房子又結實又敞亮。
說起來,也幸虧慕清秋拿了十兩銀子,眼看要入冬,要是用泥胎蓋房,泥胎裡的溼氣沒經過盛夏排溼,冬天一旦結冰,會撐裂房屋結構,一旦基礎凍裂房子就毀了。
結凍的泥胎房子,倒是不擔心被大雪壓垮,但等來年冰凍化開,整個房子都是脆的,極容易塌毀。
用石料蓋房不存在凍裂風險。
袁方南是竹山村理正,又有威望,他一招呼,來了很多人,大部分是跟過來湊熱鬧的,他們根本不相信慕清秋有錢蓋房。
來人都聚在慕家老宅,鬧哄哄的商量著。
慕清秋這個小主人反而空下來,她帶著弟弟在院門口玩,耳朵卻沒落下院裡的討論。
“小姑夫?”慕清陽眼尖,突然歪著腦袋看遠處,慕清秋抬頭,遠遠看到張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