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認為,此次起義行動,已經失敗了,但不是黃天不能立,只是時間不對,我們應當儲存實力,以待來日,趁我們現在對冀州大部分地區,還握有相對比較大的掌控力度,騰籠換鳥!”
張燕疑惑道:“換鳥?換去哪裡?”
“去幷州!”
“幷州?”
“沒錯!那裡是邊防之地,卻有南匈奴王庭,鮮卑王庭彈汗山,亦在幷州北邊。幽涼並,三邊州郡,幷州的情況最為複雜,而且南匈奴多次叛亂,鮮卑更是多次入並劫掠,幷州北部其實早已失去控制,那裡,是我們能生存的夾縫之地。”
“依督軍渠帥之能,攻城略地恐不在話下,只要佔據太行山脈以及呂梁山脈,再攻佔太原!”
“以太原盆地哺育我數十萬黃天子民,待時而動,到那時,黃天大業能成也。”
張梁說起來頭頭是道,可張燕總覺得這有點想當然了,抬頭問道:“地公將軍如何說?他也同意這個計劃嗎?”
“二兄同意了,不僅同意,而且已經派人去常山國,奪取井陘了。”
“這……”
張燕滿臉驚訝,“所以我們時間不多了,最好馬上開始轉移,這就是急召我回來的原因?”
張梁點點頭,“城裡的老弱婦孺,需要先行一步,他們的速度不會有多快,並且這些行動都需要人手護衛。”
“好吧,我明白了,我會放棄進攻鄴城的計劃,將大量人手縮回鉅鹿郡,曲梁城那邊,我便虛張聲勢一番,能迷惑官軍多久,就算多久吧。”
其實就算張角不提出這個計劃,張燕在聽到皇甫嵩已經擊破兗州黃巾軍,準備北上的時候,也會有類似的想法。
那可是皇甫嵩啊!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後漢書》,兩者的記載對皇甫嵩的能力都是肯定的。
演義裡說他與張梁對陣,連勝七陣,這都是小誇,因為他不是主角。
史書記載,“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
漢末和這個評價類似的,記載於正史之上的,一個是巔峰時期的關羽,還有一個是巔峰時期的董卓。
關羽水淹七軍之後,三國志書中表示,“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董卓廢帝另立,自比霍光,把持朝政之時,三國志書中言:“卓既率精兵來,適值帝室大亂,得專廢立,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這兩位都不是單獨一路諸侯能對付的,都得各種聯盟加背刺。
面對有著“威震天下”的軍事能力的皇甫嵩,後世還排進了武廟,張燕也沒有多大的把握,尤其是對面還帶了曹操,夏侯惇,以及傅燮。
張燕果斷開始安排人手從曲梁逐步撤離,護送廣宗內的黃巾家眷往下曲陽去,再從下曲陽往常山去。
只是,隨著黃巾軍的逐步撤離,前面的流言也開始顯現出他的威力來。
“將軍!有好多百姓,攜家帶口,願意和我們一起走!”
“數量極多,起碼有幾十萬人!”
喜歡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