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中聽聞,蔡邕為首的儒學大家,感嘆蘭臺漆書因腐敗而遭人篡改,天下經書又多有版本不同,建議皇帝派人校勘儒學經典,準備刻成石碑立於太學之外,供天下人抄寫學習。
盧植當即自薦上書,參與校對。
這是他名聲大噪的開始,同郡人都希望他能提攜一下郡中子弟,紛紛派遣子弟來洛陽,以弟子之名侍奉之。
他也不拒絕,索性就在洛陽城外開了間學館,一邊與蔡邕等人討論經學,一邊教授這些子弟讀書。
其中就有劉備,此人年十五,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盧植不怎麼喜歡這樣的人。
因為他自己年少去馬融恩師處求學時,恩師家中就經常安排美貌歌女表演,歌舞笙簫,華服妙女,盧植未曾瞟過一眼,始終盯著書本看。
問同宗劉德然其人,得知劉備未曾有表字,便以“玄德”二字贈之。
謂之,潛蓄於內,而不著於外,之德行。
盧植希望能勸之潛心就學,不浮外物。
果然,此子天賦聰穎,之後便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只可惜,不久後,廬江又有蠻人叛亂,朝廷轉拜盧植為廬江太守,從此盧植離開洛陽,二人師徒緣盡。
十年吶十年,盧植不禁感嘆。
自己如今已是四十有五,即將知天命也,再不復當年意氣風發,而當初那個十五歲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成漢室棟樑。
“好,很好,玄德能帶人來助陣,吾心甚慰。”
“弟子一為君憂,二為師憂,聞盧師率王軍平叛,豈敢不來!”
“好!你我師徒,再續前緣,大喜!隨我去後堂,飲酒一斗,再論其他!”
盧植拉著劉備前往後堂。
······
另一邊,曲梁城南面,黃邵和裴元紹趁著夜色逃離官軍追捕,一路狂奔,倉皇逃回葛縣。
將近天曉時,才停下腳步。
“沒……沒有……沒有追兵吧?”
黃邵氣喘吁吁地問道。
他已經跑得直不起腰來了。
裴元紹回頭看去,“沒有追兵,我們安全了!”
先是欣喜自己等人逃脫追捕,又自問道:“可天公將軍他們去哪裡了呢?”
“我們接下來往哪邊走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