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次,有個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裡有一具屍骸,塵埃有一寸高。樵夫心中憐憫,準備挖個坑埋起來。
拖起來時,卻認得陳摶先生,樵夫說:“好個陳傳先生,不知為什麼死在這裡?”只見陳摶把腰一伸,睜開雙眼,說:“正睡的快活,為什麼把我攪醒了?”樵夫大笑不已。
華陰縣令王逵,親自來到華山求見陳摶。到了九石巖,見光光的一片石頭,絕無半間茅舍。就問他:“先生的住處到底在什麼地方?”陳摶大笑,隨口吟道:“蓬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虛跨曉風。因此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逵要為他伐木建庵,陳摶堅決推辭。
後來這四句詩傳到周世宗耳裡,知道陳摶是為高士,特地將他召來,問他國運長短。陳摶又吟出四句詩:“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皇帝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長久”二字,以為是佳兆,卻不知趙太祖代周為帝,國號宋,“木”添蓋了一個“宋”字。
宋朝享國長久,陳摶已經預先知道了。世宗要將極品的爵位授給陳摶,陳摶不願意接受,堅決請求回山。
陳橋兵變時,趙太祖披上黃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驢到華陰縣,聽說了這件事,在驢背上拍掌大笑。有人問到“先生笑個什麼?”先生道:“你們這些百姓的福運來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有一天,陳摶在長安酒店飲酒,遇到趙匡胤兄弟和趙普三人也在飲酒。陳摶見趙晉坐在二趙的上方,就一把將他拉到下席說:“你不過是紫壇的一個小星兒,如何敢佔在上位?”
趙匡胤於是就問先生前程之事,陳摶道:“你們兄弟倆的星比他大的多!”
趙匡胤因此非常自負,後來平定了天下,屢次派人迎取陳摶入朝,陳摶不肯,於是賜號“希夷先生”。
後來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陳傳相間,並說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禮。陳摶才隨使者進京。
太宗向他求教修養之道,陳傳說:“天子是一國之王,如果白日昇天,對百姓有什麼益處?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給百姓,就會萬世流芳的。”
太宗點頭稱是,對他越加敬重。不久,陳摶就向太宗告辭,說二十年後再來見聖顏,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還沒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陳傳最能預言人事禍福,只有請他來決斷這見事才好。”
正想到這裡,內侍報告說陳摶求見。太宗大驚,請他進宮,問道;“先生這次來有什麼指教?”
陳傳說:“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為陛下判斷。”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預測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為立太子一事而煩惱不堪,襄王元侃寬容慈愛,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還煩先生到襄府一看。”
陳摶領命,才到襄府門前就回來了。太宗問道:“先生為何沒有進去就回來了?”
陳摶說:“老夫已看過,襄府門前來回奔走的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再見襄王呢?”
太宗於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陳摶在京都,有住了一個月,依然回到九石巖。這時穆伯長,种放等一百多人門人,都築室在華山之下,朝夕聽他講授《周易》。
惟有五龍蟄法,陳傳並未曾傳授。一天,陳摶命門人在張超谷口的高巖上鑿一間石室。石室鑿好後,陳摶同門人一起前往觀看,只見雲煙如翠。
陳摶心想:“這就是毛女所說的‘將相入翠煙”了。說完,屈膝盤坐在地上,右手支頤,於此再次的修煉了起來。從此,陳摶老人,就是沒有再度的出現過了?
不過這也是另外一種說法,陳摶天生道骨,擁有了自己的慧根,天生就是能夠入道,一天他前去老君觀的進香之時,突然之間,好在老君臺前散步。
更是借閱了老君觀大的道書,他看了老子著的書,稱讚不已,就贈送老子一副對聯:“開張天岸馬,奇異人中龍。”
如此幾天之後,他又到老君臺前散步,見一個白鬚銀髮的老頭兒,在地上躺著睡覺。